正文 第18章 經營大師談創新經營(2)(1 / 3)

就像對一些比較優秀的行業來說,平均的利潤率80%,30%的微利,隻有一兩點的利潤,在這個基礎之上,在這樣的情況下,簡單的通過持續不斷的加強管理,可能你會比對手強一點,但是你永遠不可能會超越對手。你要服務更高的利潤,提供更多的服務,或者通過其它企業的利潤,來完成更高的利潤。我們知道一個非常成功的案例,就是沃爾瑪,一般來說供應商把貨送到采購中心,采購中心定期陪送到各個貨點,然後由賣廠的車把它拉走,在這當中就降低了很多的成本。所以,首要創造一個形成流轉環節、取得有價值的競爭地位,這就形成了差異化,有了差異化你才可能超越競爭對手。

把運營理念轉化為企業的方向。

第三個方麵也是最困難的方麵,如何把運營理念轉化為企業的方向,要使你的企業在運營方麵發揮成效,成功的概率非常低。我曾經看過一個案例,美國一個很大型的公司,在服務方麵超越了競爭對手很高,因此它就再造了服務的新流程,改善了公司與競爭對手的關係,提出了非常好的觀念。但是最終的結果是零,一切還是老樣子,什麼都沒有改變。為什麼運營創新難以成功呢?實際上運營創新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一種開始,意味著太多的各個環節的改變,意味著太大的危險。怎樣讓所有流程朝著一個方向走,並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因為我們已經習慣舊有的模式。

不同的企業可能已經找到了創新的各種方法,但是運營是很困難的事情。我們每個部門、每個人都想改變這種方式,但這是非常難的。過去我們影響了公司的各個方麵,從崗位發展,到崗位提供數字等一係列的各種規則都發生了可觀的改變。

要找到一個標杆。

我前邊提到的美國的管理學家的幾個案例,對我們有幾個啟示,第一個是找到一個榜樣,這個榜樣要在我們的行業之外。我想對於我們中國的企業來來說,要找到一個標杆,這是因為行業的中端水平大多已經趨同。即使中國的一流企業和國際上的企業差距很大,這就需要我們有一個非常好的目標。在學習的過程當中,逐步體會,一步一步的超越,進行發展。

當然國內也有很多非常成功的案例,比如像家電行業,大家都知道國美、蘇寧等等,隻要有這方麵的運營能力都會進步。我們的企業包括我們每個人經常都會碰到一些數字的壓力,例如我們行業的毛利率就是這麼低,因為大家都差不多。我們不妨想一想,我直接把商品不通過代理商就銷售給客戶,我們為了不需要供應商,我們直接就出口,這可不可能,因為現在而言這還是有很大的空間的。實際上方法就在我們的手中,打破它們就等於打敗競爭對手。打破它們就等於打破天花板,我不知道我的表達清楚沒有?

如何把特定的爆發力變成我們日常的運營模式。

另一個要素是什麼?我們以往的特點成為了我們正常的規範,大家都知道目前的規範是什麼?目前麵臨的壓力是什麼?大家突然間把自己的能力爆發出來,一定是在一個特定情況下發生的。那麼,如何把這種特定的爆發力變成我們日常的新的運營模式,固化它,今後就按照這個模式出發,那我們不就超越、提升了嘛。這一點也需要大家思考,值得大家多多學習。

舉個例子:到我們連鎖店會員日的時候,我就跟我們的老總說,到了會員日那天我們都會麵臨虧損,但是我要告訴大家,事實的本身不是這樣的。因為我們有很強的銷售能力。這就需要全體的合力。什麼是真正的團結?在團結當中不要怕給自己找問題,提出問題不怕,重要的是你解決問題的方法有沒有,我想這些方法都在企業家的手中,經過我們的能力,我們一定會超越我們的競爭對手,推動我們不斷打通我們原始的思維。

要認清哪個目標是對我們有利的。

這當中非常重要的,就是重新定義我們的流程,管理人員有很多,流程也有很多。理論看起來很複雜,其實很簡單。你要認清哪個目標是對我有利的?今天社會的分工係統越來越完善,我們的企業最不能放棄的是什麼--配送、招標,在這方麵常常有我們的思考誤區,把增值的部分放進企業內部當中,把不增值的部分拿出去。這方麵有一個成功模式,那就是安利模式,安利把不產生增值的人通通砍掉,就剩下了增值者。

我想企業管理的基礎也是不斷的重塑組織能力、創新能力、執行力,總之都會在這裏發揮巨大的作用。很多企業麵臨了失敗,就出現在企業組織能力、企業執行力上,

我提出一些自己的體會,利用新方法,實現創新。這一點很好理解,因為舊的方法能夠完成的話,就談不上創新了。企業要采用全新的運營是過去用傳統的方法不能實施的,堅決用新方法推動我們的創新發展。這一點,現在成為了很多企業的誤區,我們過去把競爭優勢劃為了兩個區域:一個是一點一滴的管理,另一個是製定一個新的規則。走下來實際上跟之前的運營創新異曲同工之妙。實際新方法就是循環創新,進行細化,然後進行變革,它是與點滴的管理聯係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