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彭城相聚(1 / 3)

郭襄雖是有些傷感,但看到丐幫弟子還在等待她說話,心想這麼多人能為爹爹舍命冒險,她也不能丟下這些人而獨自離去。想到這裏,她走到柳中奇麵前道:“柳大哥我答應你去參加丐幫大會,但最終如何,我也沒把握,就是最終奪得幫主之位,我也不會做幫主的,你們還是早點準備好幫主人選!”群丐聽說她去參加丐幫大會,十分高興,暗想隻要幫主之位不落入淨衣派手中,以後的事以後再說。柳中奇大聲說:“好,一切聽二小姐唯命是從。”郭襄看了看天色已經不早,就對柳中奇道:“你帶領丐幫弟子先行離開吧!不要一起走,分散開,以免引起蒙古人懷疑,造成不必要的麻煩!我隨後就走,我們在彭城彙合在說吧!”柳中奇說好,就和幫中幾個六袋五袋弟子商量了一下,就各自帶著丐幫弟子離去。王長通正要和黎勝天做別,卻聽到黎家父子正在爭吵,走上前一聽,原來是黎勝天要帶著黎林一起回鄉下嶽丈家躲避幾天,黎林卻說要去江湖中闖蕩一翻。兩人聲音越說越大,王長通也不知如何勸說,停在半路不在前行。這時郭襄走了過去,向黎家父子拱手鞠躬道:“還沒請教二位尊姓大名,多謝二位援手之恩!”黎家父子看到郭襄如此大禮,忙一起還禮,並告訴自己姓名。

郭襄對黎勝天道:“黎大哥你年輕時可曾闖蕩過江湖?”黎勝天道:“慚愧得很,我年輕時也想出去闖蕩江湖,但家教甚嚴,一直沒有如願,等到年長了卻又接手鏢局生意,也沒多少時間行走江湖,如若不是如此,我隻怕早就和王大哥一樣去襄陽城助守了!”郭襄道:“多謝黎大哥有此心思,你既然年輕時也想闖蕩江湖,為何還要阻止年輕人闖蕩江湖,難道要他以後也後悔嗎?”黎勝天聽了萼然,郭襄繼續道:“我父母雖也疼愛我們姐弟,但卻從不阻止我們去江湖行走,你可知為何?”黎勝天道:“為什麼?”郭襄道:“因為他們都是十幾歲就出去闖蕩江湖,才會有後來的成就,所以他們從不反對我們出去闖蕩,以後的事還要靠他們自己,不如早讓他們出去闖蕩江湖的好!”黎勝天聽了頓感所言正是,但還有一點疑惑道:“隻怕他武功太差,到江湖中處處吃虧。”郭襄道:“江湖是闖出來的,我答應你照顧他一二,這你可放心了吧!”黎勝天聽了大喜,黎林更是高興,忙向郭襄鞠躬道:“多謝二小姐!”郭襄連忙把他扶起道:“剛才若不是你和王叔叔舍命相救,說不定我現在已經都死了,我還沒謝你,我有幾招武功不知你可願意學習?”黎林聽了大喜卻看向父親黎勝天,黎勝天驚異一會,忙叫黎林跪下向郭襄磕頭,郭襄忙把黎林扶起道:“我隻是看他是個可塑之才,不會收他做徒弟,以後我會介紹名師給他,黎大哥你就放心回去吧!我們也要走了!”黎勝天聽了雖有點失望,但想這也不錯,就又叮囑了黎林一些話,又和王長通說了幾句話才告別走下山去。

郭襄又看了看何足道和明月樓,對明月樓道:“明公子也跟我們一起去嗎?”明月樓哈哈大笑道:“我本想跟你們一起走,但又想我們是道不同不相為謀,大路朝天我們還是各走一邊吧!不要忘記你的承諾就行,山不轉水轉,以後江湖在見!”郭襄道:“我既然答應了你,就不會違背,希望他日相見還能是朋友!”明月樓大笑說:“好,但願吧!”身形晃動間已躍入樹林,瞬間已消失在樹林中。

郭襄對王長通道:“王叔叔和我們一起走吧!”王長通點頭稱好,郭襄又對何足道說:“何先生走吧!”說話間抬腳就朝樹林中走了去,黎林和王長通忙跟著一起走去,何足道遠遠跟在後麵也朝樹林中走去。

出了樹林,郭襄等人一直朝北方行去,他們知道大路不能走,就專門走小道,王長通以前常走鏢,知道怎麼行路。出了臨安府,快步前行,在傍晚時刻到達嘉興境內,他們在桐鄉一處客棧休息一晚,換了一身衣服,買了四匹快馬,第二天直奔彭城而去。

此時蒙古人已占領了整個北方,整個中原隻有南方幾個地方還在南宋手中,卻也是岌岌可危,一路走來,隻見流民拖家帶口,背井離鄉,麵黃肌瘦,有從南方逃亡北方,也有從北方逃往南方的。蒙古士兵成群結隊騎著戰馬在四處盤查搶掠,看到殷實的人家直接燒殺搶掠,遇到美麗的女子也不放過,鄉村荒蕪,遍地屍骨,昔日繁華的城鎮也是家家閉門,蒙古人動則入室搜查,實則搶劫,民眾少有怨言就以亂民之名格殺勿論。看著中原錦繡河山,竟成胡虜鏖戰之場。生靈塗炭,民不聊生,郭襄王長通等人看了真是悲痛難忍,就連何足道看著都是心憤難平。一路上四人本想盡快趕往彭城,不招惹是非,但看到蒙古人欺壓漢人實在太甚,就幾次出手擊殺了不少蒙古士兵和官員。有時白天有時晚上,但也不敢太招搖了。遇到大批蒙古軍隊就走小路躲避,本來幾日的路程,走了近十日才到彭城。

彭城又名徐州,在大禹治水時就名列天下九州之一,因傳說中的彭祖活到八百歲而得名。此地民風凶悍,地勢險峻,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有得徐州就有得天下的之名。在秦漢三國南北晉隋唐宋時都發生過大的戰爭,一舉奠定新王朝的建立。

到了徐州,郭襄等人先來到故黃河邊上的黃樓中,相傳這是蘇軾為了治理黃河時所建,兩人上了黃樓上俯看黃河水從腳下流過,河麵雖不怎麼寬,卻也是浩浩蕩蕩,淤泥黃沙伴著洶湧的黃河水向東流去。心想著黃河之水孕育了華夏文明,卻也讓華夏兒女受盡劫難,幾遭流離。四人上的樓來,叫了酒菜,四人看樓上有很多碑文,其中最長的是蘇轍所撰寫,蘇軾親筆所書的《黃樓賦》。上麵記載黃河水來,蘇軾帶領徐州軍民戰勝洪水的經過,幾人雖對文理不怎麼精通,卻也能看懂一二,心想一代文豪蘇東坡也有這般為國為民的胸懷,真是不簡單。想到現在國河破碎,家不成家都不免暗自傷心。過一會酒菜已到,這徐州菜肴又辣又鹹口味極重,但卻分量甚大,酒也是辣的難以下口,黎林吃不慣,郭襄卻是久居四川,最喜吃辣,王長通也是北方漢子卻也無懼。何足道也多少吃了一些。四人言語並不多,都在想有心事。這樓上吃飯的人也不多,四人正盤算下麵怎麼打算,突然樓下走來一個白衣青衫的人,戴著頂烏黑的帽子,帽簷壓的很低,此時無風無雨,這人卻好像在躲避什麼。這人一上樓來,看到四周並無其他人,忙走到郭襄等人桌前,向郭襄四人拱手道:“二小姐,你怎麼才到?”郭襄聽那聲音很熟悉,卻是不知道那人是誰。那人忙摘下帽子,竟然是柳中奇,郭襄等人不禁愕然,此時看那柳中奇穿戴如此幹淨,哪裏還像一個乞丐,就如一個生意人一般。郭襄正待想問,柳中奇壓低聲音道:“先不要說話,跟我來!”說著也不管郭襄答應與否,就直朝樓下走去。王長通忙付了酒錢,郭襄四人就跟著柳中奇走去。隻見柳中奇步伐輕快,穿街走巷,不知拐了多少道彎,來到一處大院子前,伸手拍了幾下,一個下人摸樣的人開門,看了看把柳中奇讓進了院子。郭襄等人來到院子前,看到這院子氣勢恢宏,門口院子牌樓更是高大,向來以前是那個王公官員的院落吧,暗想著柳中奇到底是什麼人?還有如此產業。院子門一直半掩,柳中奇看到四人也到,忙又打開門招手四人進來。郭襄心想到底看看你有什麼勾當,就抬步進了院子裏,那三人也跟著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