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拔刀相助(2 / 2)

郭破虜拂拭著馬鬃,對著馬道:“馬兒,你不能跟我們進城了,你自行離開吧!”馬嘶叫不停,郭破虜輕輕拂拭著馬鬃,又說了幾聲,那戰馬似乎聽懂,戀戀不舍看著郭破虜,然後向荒草中奔去,轉眼就消失在荒草中。

郭破虜扶著呂雯跟隨著路人一起進入這縣城中。

這個縣城本是邊陲的小縣城,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古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是東進中原,西入大漠的必經之路,是故占據此地便扼守進退之咽喉要塞。

這裏本是繁華的邊陲城鎮,但由於曆次戰爭,早已千瘡百孔。原來的護城東倒西歪,隨處都是炮火箭弩圓石攻打過的痕跡,從隋唐以來,這裏就是西域和中原的分界線所在地域。昔年唐朝和吐蕃,以後五胡亂華,還有後來的宋遼金夏吐蕃都曾在此連年混戰,家家戶戶都早已十室九空。但此地土地肥沃,是東去西行必經之路,隻要局勢安定下來,又有很多人來耕種居住,是故雖縣城人口不多,但下麵鄉鎮卻是有不少人口。

蒙古人入主中原後,大批牧民也趕著牛羊大批湧入,與當地人衝突不斷,蒙古人偏袒蒙古人,漢人屢受欺壓。蒙古人甚至提出要把漢人的良田全變成蒙古人的牧場,遭到漢人激烈反對。蒙古人殺了大批的漢人,激起了漢人更劇烈的反抗,此事才沒有執行。雖漢人雖可以種地,但限製很多,漢人南人在蒙古人的屠刀下過的是牛馬不如的生活,蒙古人禁止漢人、南人習武和擁有金屬刀具,蒙古製度規定十戶為一保,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擔任保長。這十戶的財產和女人蒙古人可以隨意取用,也可以隨意殺戮,初夜當然是保長的。元朝為了防止漢族人造反,十戶人共用一把菜刀,而且這把菜刀是放在蒙古人家裏的,隻有蒙古人同意,漢族人才能生火開灶,所以漢族人習慣的把這家蒙古人男人叫"老灶爺",女的叫"老灶奶",還畫了圖貼在廚房,每到新年,這家蒙古人要到縣城彙報整個村子的情況,為了讓"老灶爺""上天言好事",到臘月二十三,每家每戶都會把好吃的送到蒙古人家裏,謂之"祭灶"。(所謂的除夜,是指蒙古人消滅漢政權後,除了建立必要的地方軍事力量和鎮壓工具(監獄)之外,在最基層的每個村子派一個蒙古家庭統治整個村子的漢人。漢族人姑娘要結婚,必須和這家蒙古人的男人睡三天覺,用文縐縐的語言說,就是這位姑娘的**是屬於蒙古人的,即是所謂的**占有製。由於這種屈辱的**,所以當時有的漢人結婚後要把第一胎摔死,這就是摔死第一胎的來曆。那是一種多麼慘烈的場麵啊!我們的祖先就是用這麼無奈的方法來維持著血統的純淨。可是依然還有許許多多的父母親舍不得摔死自己的親骨肉。所以看看現在所謂的漢人形象是多麼的混雜。)

此地又處於五省通衢地界,漢人常在周圍起義造反,所以蒙古人在此駐有重兵。

郭破虜和呂雯走到縣城前,隻見城門牌樓上高高掛著很多頭顱,呂雯看得惡心難耐,不敢多看。城門牆上貼著十幾張通緝的畫像,上麵的畫像有幾張被劃了四道紅叉的正是高掛的頭顱之人。還有幾張畫像上麵被劃了兩道十字叉,其中有幾個人正是剛才囚車中的人像,還有幾個卻沒見過。

郭破虜不明白是什麼意思,旁邊有人道:“貼著畫像都是通緝的反賊頭領,劃了四道紅叉的是已經被砍頭的反賊頭領。劃了兩道叉的是已經被捉住的反賊頭領,等砍頭示眾後,把頭顱吊在城門上,就再來劃兩道紅叉!沒劃什麼的就是還沒捉住的反賊了,自從來了西藏喇嘛後,反賊是被捉越來越多,剩下沒有多少人了!”

有人低聲偷偷掉淚道:“義軍抵抗越來越弱了,真是漢人再無翻身之日了!”

突然呂雯指著畫像上的兩個人道:“趙叔叔還有方大哥怎麼也被他們捉住了!”郭破虜聽到,忙捂住呂雯櫻桃小嘴低聲問道:“呂姑娘你認識嗎?”

呂雯回過神來,低聲道:“是的破虜,趙叔叔是我爹的部下,以前在襄陽抵抗蒙古人數次進攻,後來被調到四川守城。他不像我爹那麼貪生怕死,是一位敢作敢為的英雄豪傑,深得你爹郭大俠的賞識!方大哥好像是丐幫中人,我曾在襄陽見過幾次。破虜你不記得以前的事情了,這位方大哥比你大幾歲,是當年你姐夫耶律幫主的左膀右臂,想不到他還活著,竟也被蒙古人捉住了!破虜你一定要就他們,我們不能見死不救啊!”

郭破虜忙拉著呂雯走到一邊,點頭道:“我也正有此意,不過你身體還很虛弱,我正想該如何先把你安排妥當!”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