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鬆當時的意思就是想把家裏人帶出來,多掙一點錢,因為給他們搞店的時候,都有一個距離,第一對自己的生意沒有影響,第二對他們的生意應該也是一個好的幫助。”
第一批過來的就有陳慶鬆的妹妹陳慶紅。
陳慶紅開店第一年存折上就已經有了六位數,陳慶紅靠包子一年掙了10幾萬,陳慶紅的老公陳輝也坐不住了。
陳輝的親戚有做縫紉店的,還有開汽車的,還有他們看我們這邊好,全部都過來,等於改行了。
就這樣,像滾雪球一樣, 100多親友從安徽安慶農村來到紹興,都跟著陳慶鬆做包子。
靠供應肉餡每年收入都很可觀
對於每一個從老家來的親帶故的人,陳慶鬆都會教給他們自己的湯包技藝, 但徒弟們還是不放心用自己做的餡。
現在徒弟們仍然要從師父那裏買餡料,雖然陳慶鬆已經把做餡的技藝都傳給了徒弟,可徒弟們總是懷疑師父留了兩招。
徒弟無論怎麼學,也覺得沒有師父做的餡味道香,而且他們算了一筆賬,自己做肉餡又要機器,又要多請小工,成本明顯提高,100多個徒弟一商量,形成了一個決定:給師父加點錢幹脆讓師父請人來做。
100多家包子鋪,每天需要的肉餡不是個小數目,陳慶鬆直接去肉聯廠批發,做成肉餡後送到位於紹興各個地方的湯包店,現在每天他要做1500多公斤肉餡,靠肉餡陳慶鬆一年能掙60多萬。
決定統一管理
陳慶鬆沒有想到,統一了肉餡的湯包口味統一,而且大家都用著自己統一的牌子,時間一久,陳慶鬆萌生了一個想法,要把自己的湯包做成像肯德基麥當勞一樣統一規範經營。而這時第一個要解決的就是衛生問題。
陳慶鬆對於各個包店的衛生監管得想當嚴格,對於陳慶鬆的監管,老鄉們表麵上很客氣,但有時也流露出不滿。
有決心要改變這種狀況,但時常又礙於麵子,陳慶鬆對老鄉的管理常處於這種兩難境地。
而對於100多家包子鋪來說,這一回陳慶鬆的手仿佛伸得長了一些。
陳慶鬆給店裏的每個員工都定作了工作服,但是,這些親戚們並不領情,他們認為陳慶鬆這樣做是為了在服裝上賺他們一筆錢。
就在人們對於換服裝,統一包裝袋等意見發生爭執之時,陳慶鬆又有了一個大膽的決定,而這個決定一提出來首先在他妹妹和妹夫之間爆發了一場戰爭。
集體更名 注冊商標
原來陳慶鬆想把100多家“中國湯包王”集體更名,這一百多個老鄉店老板中有30多個是妹夫的親戚。
讓做生意的人換牌子是件大事,更何況現在大家生意又這麼火。那麼陳慶鬆為什麼這麼做?原來,陳慶鬆和老鄉們的湯包在紹興做出名氣後,一下子出現好多相仿的牌子,這讓這個品牌開創者陳慶鬆非常氣憤。
原來根據商標法他的商標中有“中國”二字,不符合注冊規範,根本注冊不了。別人用了自己也無法維權,陳慶鬆這時想到注冊一個新商標,本以為徒弟們都會支持他,然而他沒有想到,多數都不同意。妹夫陳輝的親戚對換牌都有意見,陳慶紅堅決支持哥哥的決定,兩人為此還鬧了別扭,這讓妹夫陳輝一肚子怨氣。
雖然陳慶鬆是師父,但徒弟們也有自己的算盤,自己的想法。不換牌子怕陳慶鬆把他們賴以生存的餡料停掉。換了牌子又擔心陳慶鬆以後會提出什麼附加要求。
徒弟們其實主要擔心的還是陳慶鬆收他們的加盟費,無奈之下,陳慶鬆給徒弟們開了個會,並且寫下了一份保證書。
保證書上,陳慶鬆承諾換牌後,不收老鄉一分加盟費,餡料不漲價。2007年2月,陳慶鬆自掏腰包把100多家店更換了招牌,這一改變幾乎在一夜間完成。
對於陳慶鬆而言,把包子做成一個產業已經走出了第一步,他的財富夢想又迎來了一個新開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