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MADE IN神農鎮 4

李澳中性子雖然粗,但對案子的嗅覺十分敏感,從烏明清接報案電話前後的反應,他就判斷出了這樁搶劫案的大致走向:杜道夫無意中觸動神農鎮龐大的製假勢力,他的攝像機所拍攝的內容製假集團是絕不會讓它散播出去的。那意味著神農鎮的毀滅。

丹邑縣是個農業縣,神農鎮人多地少,僻處北部山區的一個穀地中,生活水平可想而知。80年代初,鎮裏有個農民於富貴看中了山上富含礦物質的泉水和縣南部平原廉價的糧食,不知從哪兒搞來一大筆資金成立了一家白酒廠,生產的神農酒在八十年代初到也風行一時,不料好景不長,短短兩三年就因為競爭激烈管理不善處於崩潰的邊緣。此人窮極思變,竟然在深山裏開辟裏地下工廠製造假酒,茅台、五糧液……能賺錢的就造。神農酒廠本是個正規的酒廠,有著一定的技術基礎,造出來的假酒無論酒質還是包裝幾乎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一經麵世便受到各地假酒販子的熱烈歡迎,立時財源滾滾,廠子起死回生。

這於富貴目光遠大,看到了製假行業的廣闊前景,立即擴大規模,成立了神農酒業集團公司,以此為幌子,合法工廠裏生產的酒運到山上地下工廠去包裝,連夜發往全國各地。數年間,神農酒業集團便似滾雪球般膨脹。

於富貴深知經濟與政治的密切關係,積極上繳利稅,不擇手段拉攏腐蝕市、縣、鎮三級領導同誌來營造良好的政治環境,輕而易舉地躲過了幾次大規模的打假行動。良好的環境吸引了大批投資,不到五年時間,假煙廠、假食用油廠、假製衣廠、假食品廠、假日用品廠等等之類如雨後春筍般把地而起。

麵對這些可喜的成就,於富貴展開哲人般的思維,敏銳地看到了其中所潛伏的災難性因素,於是聯合多個製假工廠成立了聯合商會,自任會長,並且約法三章:一,售於外地,造福本地,產品全部外銷,不準丹邑市麵出現一件假貨;二,積極上繳利稅,共同營造良好的政治環境;三,製偽不製劣。

這種種的手段取得了驚人的成就,僅神農鎮製假行業的利稅就占了全縣的一般,成為曆屆地方官的護身符,同時又帶動了公路和鐵路運輸、車輛養護維修、飯店餐飲、勞務市場、建築工程以及南部鄉村的種植和養殖,可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全縣的經濟蓬勃發展,神農鎮更成為一座繁榮的小城市。

在這種地方,一個外國人拍攝下了他們販賣假貨的證據,這會引起製假集團什麼反應?李澳中不用腦袋就可以想像得出來。所以才會有人趁亂搶走了杜道夫的所有物品,而烏明清聽到攝像機被搶之後才會鬆了一口氣。因為烏明清很清楚,他這個所長和賈和生這個鎮長,以及神農鎮所有的官僚都是為製假集團當的。否則哪有國家開一份工資,鎮裏再開一份工資的道理?

李澳中也很明白,他這個副所長,事實上是製假集團賞給他的。上級派他來的目的,就是借助他的赫赫威名,為製假集團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而他來的目的,就是為了撈錢——撈夠足以治好兒子的病的錢,為此,他才不惜舍棄刑警隊長的職位和一個警察的尊嚴來到神農鎮。可是……

“為什麼偏偏杜道夫是個進行性肌營養不良症專家!為什麼你們偏偏搶走了他儲存醫學資料的電腦!”李澳中苦笑了一下,“真不知道是我倒黴還是你們倒黴……咱們就……刺刀見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