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子(1 / 2)

天虹大陸,傲視修仙,有大能者可翻手摘星,覆手撈月,遨遊虛空,問鼎太虛,何其快哉!天虹大陸分為九州八荒十二域,而在這九州八荒十二域外又有無邊無際的幽冥海,據稱乃是太古戰場,帝血染成,荒氣四溢,號稱天龍從不飛於上,鯤魚莫敢遊於下,是為真正的恐怖幽冥,此乃閑話。遙遠的雪域,位於極北,終年似有光,卻不強。雪域最南,有一個小國,名叫大唐國,民風淳樸,厚德尚佛。國內千山環繞,多峻嶺,少平川。千山似龍,騰騰欲起,似有破天之意,國運昌盛,民多富足。話說這大唐國千山萬壑中最有名的山有三個,分別是隆水之南的九曲峰,九曲盤繞,峰回路轉,旭日東升,最是秀美。九曲峰上有一門派,名落花宗,這落花宗曆史悠久,自第一代開山祖師落花仙子玥無情之後也不知過了幾世幾代,山門中全是妙齡仙子,人如其峰,望一眼似九曲回腸不可忘懷,聞一音如餘音繞梁不可思量。還有一峰在泗水以北,名叫雄獅嶺,內有山門天獅門,說是門派,其實是最近百年剛剛興起的一群匪禍,據說是百年前的一落魄公子,被仇家追殺至此,後於雄獅嶺有所悟,斬了仇家,自此結交了一幫草莽之輩,整日飲酒戲骰。倒是不欺負附近村民,是群俠盜,隻是打劫來往各國的富商,到也被大門派圍剿過幾次,卻終未成功,自此發展壯大,百年至今。這大唐國的最高峰還要數千機山,山似虯龍錚錚欲出,嶺如仙人颯颯臨風,當得是偉岸雄奇,氣運彙聚。前話已經說過,大唐民風厚德尚佛,這千機山上的宗門正是千萬年屹立不倒的佛門,號曰上天竺寺,萬千年以前,寺廟武道最盛之時,有武道禪院一百零八元,各修佛門一百零八絕技,有人傑修得絕技,成就武道,肉身不朽,遨遊天去。但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這上天竺寺傳承至今,武道勢衰禪道頗興,隻剩下八門武院,卻也是高僧如雲,不可小覷。故事要從上天竺寺說起。這上天竺寺,極其宏大,每一武院都有自己的峰嶺、禪院、齋堂。千機山上天竺寺無相波若堂位於無相峰之上,堂中內有僧眾過百人,其中俗家弟子占了一半。這無相般若堂內齋堂叫清心齋,取清心寡欲之意,有一胖胖的中年大和尚主廚,兩個打雜的弟子,和一個燒柴挑水的瞎和尚,每日提供眾僧侶的齋飯,泉水,倒也清閑。胖和尚法號行癡,據說是死了老婆,看破紅塵,多年之前出家至此,不過院內好事的和尚傳是行癡的老婆和人跑了,留下他一人,生的懶惰,也無大誌向,到來了這無相峰出家,自從幹了主廚,倒也是兢兢業業,做的一首好齋飯。這話不是吹的,要說這齋飯,行癡師兄說第二,這上天竺寺無人敢稱第一。不說別的,隻看體型就知道了。話說這一天到了月末采購的時日,為了準備一月的食材,胖行癡帶了兩個打雜的弟子,都是未剃度的俗家弟子,未有法號,是兩兄弟,都是十來歲年紀,老大叫大虎,按理說老二因該叫二虎,卻不知道父母怎麼起的名字,偏要叫做小虎,卻也無話可說。這二人父母雙亡,在一場強者的打鬥波及下,整個村子都死了,二人進山玩耍捉魚,幸免於難。後聽說上天竺寺高僧仁厚,二人不遠千裏,一路乞討至此,被寺裏收留。大虎,小虎到也機靈,隨行癡學做摘菜,偶爾看師兄弟們練功,偷學點防身健體的本是,來寺廟裏半年有餘,卻也壯實了不少。照舊,行癡領著大虎,小虎,向看山的武僧打了招呼,便匆匆下山而去,來到市集,挑選了需要的蔬食,全都裝於儲物的僧缽裏麵,這僧缽是院內高僧了厄大師賜清心齋的法器,內有空間,是件法寶。行癡師兄雖武道不高,這法寶倒也用得,隻需滴血認主之後,意念一動,便可取物存物,很是方便。一路匆匆,翻山越嶺,來到千機山腳下,正拾級而上,萬級有餘。卻忽聞有嬰兒啼哭聲,大虎一皺眉頭,說道:“行癡師傅,這山嶺腳下哪來的嬰兒啼哭。”行癡也頗覺奇怪,聞聲尋去,卻見百花叢中,蒿草之旁,一白胖的嬰兒正是滿眼淚花,哭聲震耳,最奇怪的是這嬰孩未著寸縷,皮膚溫潤白嫩。行癡暗暗稱奇,連忙脫下僧袍,包裹住嬰孩。這嬰孩倒也奇特,立馬就停止了哭鬧,一雙水汪汪的大眼睛看著眾人,不知何索。三人見狀,眉開眼笑,一路逗弄,惹得三人性情大好,稟過看山武僧,立馬去禪院尋寺務,也就是了厄大師,敲門進去,見三人和衣而坐,梵音嫋嫋。正是無相般若院內了厄,了難,了苦三位大師在參禪悟道,這三人分別主持無相般若院的寺務、修持、弘法,各司其職,光大院門。說明情況後,了厄大師低眉一瞥,看過孩童,道一聲阿彌陀佛,緩緩到來:“行癡。”“弟子在。”“既然這嬰孩是你拾到,便是與你有緣,便隨你在清心齋內吧,你好生照顧,種善因得善果。”了厄道。行癡一時木訥,心道我一個男人如何照顧這孩童,倒也罷了,既然大師發話,我便結下這一段因緣。忙道:“弟子遵命。”告退而去,緩掩房門,輕聲關閉房門之後,了厄,了難,了苦三人,對視一眼,頗有深意。了難最先開口:“這孩童倒是奇特,我觀之精氣神飽滿,似有福照,卻看不透是何體質,怪耶!怪耶!”了厄,了苦點頭稱是。一聲佛號,三人繼續對著大日如來金身參悟佛法,未有深究這是。卻說這行癡師兄倒是苦了,每日除了準備齋飯,還要給這孩子喂食獸奶,換尿布,每日忙的“不亦樂乎”。這嬰孩很是難哄,不抱著要哭,餓了要哭,但凡不順就是一聲哭號。順了意,卻又“格格”笑個不停。來年匆匆而過,當年的嬰孩,而今成了奶娃,會奶聲奶氣的道一聲“阿彌陀佛”,逗得眾人捧腹而樂,雖兩歲有餘,每天卻扔喝獸奶。皮膚白嫩,一身奶氣,這行癡,雖是佛門弟子,卻也塵念難料,可能是困於紅塵,而今有了這奶娃,每天哄娃喂奶,到也開心非常,院內每天都會看見一個笑嗬嗬的光頭胖和尚。隻怕這行癡已當這奶娃成了自己的親兒,連下山也要背個包袱,帶著奶娃。倒也樂趣無邊!佛號匆匆,一晃又是兩年,奶娃也成了一光頭小和尚,卻依舊奶氣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