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杜冷丁:杜冷丁學名呱替啶,又稱作嘜啶、地美露。其鹽酸鹽為白色、無嗅、結晶狀的粉末,能溶於水,一般製成針劑的形式。作為人工合成的麻醉藥物,杜冷丁普遍地使用於臨床,它對人體的作用和機理與嗎啡相似,但鎮痛、麻醉作用較小,僅相當於嗎啡的1/10~1/8,作用時間維持2~4小時左右。毒副作用也相應較小,惡心、嘔吐、便秘等症狀均較輕微,對呼吸係統的抑製作用較弱,一般不會出現呼吸困難及過量使用等問題。
杜冷丁的濫用是我國當前所麵臨的毒品問題之一。據上海戒毒康複中心的調查,部分人是從治療某些疾病而逐漸上癮的,但大多數吸毒者濫用杜冷丁隻是為了追求感官刺激。
杜冷丁有一定的成癮性,連續使用1~2周便可產生藥物依賴性。研究表明,這種依賴性以心理為主,生理為輔,但兩者都比嗎啡的依賴性弱。停藥時出現的戒斷症狀主要有精神萎靡不振、全身不適、流淚流涕、嘔吐、腹瀉、失眠,嚴重者也會產生虛脫。
(2)K粉:K粉是氯胺酮的俗稱,屬於靜脈局麻藥,臨床上用作手術麻醉劑或麻醉誘導劑,具有一定的精神依賴性潛力。近年來在一些歌廳、舞廳等娛樂場所發現了氯胺酮的濫用現象。2001年5月9日,國家藥品監督局將氯胺酮列入二類精神藥品管理。
(3)美沙酮:美沙酮又作美散痛,也是一種人工合成的麻醉藥品。其鹽酸鹽為無色或白色的結晶形粉末,無嗅、味苦,溶解於水,常見劑型為膠囊,口服使用。美沙酮在臨床上用作鎮痛麻醉劑,止痛效果略強於嗎啡,毒性、副作用較小,成癮性也比嗎啡小。
近年來,在我國沿海地區已多次出現非法服用美沙酮的吸毒者,特別是一些原來吸食、注射海洛因或杜冷丁的人,一旦中斷藥物供應出現強烈的戒斷症狀,便會服用美沙酮替代。口服美沙酮可維持藥效24小時以上,但由於它的作用比海洛因弱,故隻要能重新獲得海洛因,這些吸毒者又會轉而複吸海洛因。
(4)大麻植物:大麻在我國俗稱“火麻”,為一年生草本植物,雌雄異株,原產於亞洲中部,現遍及全球,有野生、有栽培。大麻的變種很多,是人類最早種植的植物之一。大麻的莖、竿可製成纖維,籽可榨油。作為毒品的大麻主要是指矮小、多分枝的印度大麻。大麻類毒品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四氫大麻酚(THC)。
大麻類毒品分為三部分:
大麻植物幹品:由大麻植株或植株部分晾幹後壓製而成,俗稱大麻煙,其中THC含量約05%~5%左右。
大麻樹脂:用大麻的果實和花頂部分經壓搓後滲出的樹脂製成,又叫大麻脂,其THC的含量約2%~10%。
大麻油:從大麻植物或是大麻籽、大麻樹脂中提純出來的液態大麻物質,其THC的含量約10%~60%。
大量或長期使用大麻,會對人的身體健康造成嚴重損害,主要症狀是:
神經障礙。吸食過量可發生意識不清、焦慮、抑鬱等,對人產生敵意衝動或有自殺意願。長期吸食大麻可誘發精神錯亂、偏執和妄想。
記憶和行為造成損害。濫用大麻可使大腦記憶及注意力、計算力和判斷力減退,使人思維遲鈍、木訥,記憶混亂。長期吸食還可引起退行性腦病。
影響免疫係統。吸食大麻可破壞機體免疫係統,造成細胞與體液免疫功能低下,易受病毒、細菌感染。所以大麻吸食者患口腔腫瘤的多。
吸食大麻可引起氣管炎、咽炎、氣喘發作、喉頭水腫等疾病。吸一支大麻煙對肺功能的影響比一支香煙大10倍。
影響運動協調。吸食大麻過量時可損傷肌肉運動的協調功能,造成站立平衡失調、手顫抖、失去複雜的操作能力和駕駛機動車的能力。
(5)鴉片:鴉片為醫學上的麻醉性鎮痛藥,是從一種草本植物——罌粟中提煉出來的。
罌粟,是一種一年生的栽培植物,一般種植在海拔高300至1700米的地方,其植株約高15米,每年二月播種,四五月份開花,花呈白、紅、紫等顏色,每朵花有四個花瓣,其葉子大而光滑,呈帶有銀色光澤的綠色,當其果實成熟時,花瓣自然脫落。罌粟本身不是毒品,但它是鴉片製品的原料,從罌粟中可得到像鴉片、嗎啡、海洛因、可待因等毒品。
鴉片有生、熟之分。生鴉片的獲取,是用小刀將罌粟的蒴果輕輕劃破,搜集其白色乳汁,暴露於空氣中,由於氧化作用,乳汁幹燥凝結後變成褐色,有些品種則呈黑色;可製成圓塊狀、餅狀或磚狀。生鴉片一般表麵幹燥而脆,裏麵則保持柔軟和有黏性,具有強烈的、令人作嘔的氣味,有點像氨味陳舊的尿味,味很苦。為保持濕潤,通常用玻璃紙或塑料紙包裝。
生鴉片中除了15%~30%的礦物質、樹脂和水分外,還含有10%~20%的特殊生物堿。這些生物堿可分為三類:一類是嗎啡類生物堿,其中又包括三種成分:①嗎啡,在鴉片中含有10%~14%;②可待因,這是嗎啡的甲醚,在鴉片中含1%~3%;③蒂巴因,在鴉片中約含02%。一類是罌粟堿類生物堿,在鴉片中的含量為05%~1%。一類是鹽酸那可汀類生物堿,在鴉片中的含量為3%~8%。生鴉片需進一步加工處理後,方可供吸毒者使用,可吸鴉片即熟鴉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