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章 導入KPI能解決總經理第一難題(2)(1 / 2)

KPI又是一麵照妖鏡,能夠照出光說不練的人。以前有些人依靠咬老板耳朵混日子,現在這種行為是行不通的,現在老板要拿事實來評價。換句話,你做沒做工作,不是靠嘴巴吹噓就管用了。

那麼,具體KPI是怎樣來考核員工的呢?KPI考核三個方麵的內容,我們接下來詳細講解。

KPI考核的三大板塊和目的

假設所有考核總分為100分,其中分為三個層麵:績效層麵、態度層麵、行為層麵,每個層麵所占的比例如下。

績效層麵考核

這方麵的考核占總分中的67分,主要通過月度工作計劃表來考核。

考核方式

考績的總分中有67分屬於月度工作計劃,要轉入KPI考核表。這張表在美國也叫目標卡,也就是說,你下個月要做什麼,在這個月月底前領導就跟你談好了,你的工作早都安排好了,你下個月就按照這個目標卡去做就行了。

目的:一切用數據說話

這部分考核的目的是讓績效考核一切用數據說話,而且要絕對客觀,做了工作,就得到績效,沒有做工作,就得不到相關的績效。

為什麼我們要把年度計劃轉成月度計劃,不直接用年度計劃,一年過完了,再來總結?這是因為一年的時間太長了,一年以後即便考核結果出來了,但是一年已經過去了,已經不可能改變了,即使發現問題也不能及時改正。

最好的考核方式是月度考核,基層甚至可以日清日結。“贏家”的“贏”字怎麼寫?上麵是“亡”字,也就是憂患意識、危機感,一定要好好工作,如臨深淵,如履薄冰,有一個地方沒做好的話,客戶就不埋單了。底下有一張嘴巴,就代表著口碑,口碑有好有壞,好的口碑是滿意度,不好的口碑就是投訴。“口”字下邊有三個字:左邊是“月”字,中間是“貝”,代表貝殼,古代的貝殼也是一種錢幣,右邊是“凡”字。也就是每個月要結算每個部門的貢獻,結算每個人的貢獻度,算出他們對團隊到底有沒有幫助。這其中更重要的是要遵循平凡法則,平凡的人根據一些平凡的規範,堅持做下去,做久了就會變得不平凡。要讓一個平凡人做出不平凡的事,一定要靠製度,要讓一個平凡人變得不平凡,一定要靠培訓。所以培訓跟製度是老板帶人做事、用兵用將最重要的武器,要懂得培訓,更要懂得建立製度。

王永慶曾經說,寧可相信製度,也不應該隨便相信人。你有沒有因為相信人,最後對方過河拆橋,被對方擺一道?其實這是你不對,為什麼要無條件相信人?要相信一個人是要有條件的,這個條件就是KPI。每個月用績效來考核他,他做得越好,你信賴得越深,授權的範圍越廣,這就形成了良性循環。千萬不要不看績效隻看臉,隻聽對方嘴巴說就相信了。

現在跟過去已經完全不同了,過去是疑者不用、用者不疑,現在是疑人要用、用人要疑。為什麼是疑人要用?假若不用這個人,一時又找不到別人,當然要用,但是在用他的時候,要用製度架構起來,這個製度就是KPI。有了KPI這個探照燈、攝像機,沒有人敢亂來。所以,與其危機處理,不如風險管理,事先就用KPI把人罩住。

一個人的改變,絕非一朝一夕的事兒。你把錢交給部屬管理,如果一個月沒有檢查,兩個月沒有檢查,一個季度沒有檢查,一年沒有檢查,將來這個員工很可能就會把錢花掉了,這是誰造成的?是你,因為你沒有及時檢查。有時候員工做壞事是老板姑息養奸造成的。及時考核就不會出現這種事了。

態度層麵考核

這方麵的考核占總分中的16分,主要通過綜合素質能力考核表來考核。

考核方式

這16分是對綜合素質能力的考核,屬於態度層麵。有這樣一句話,態度決定高度,高度決定寬廣度。一個人態度的好壞,決定了其發展成長空間的大小。領導能力是態度,企劃能力是態度,成本管控能力是態度,與人配合能力是態度,協調溝通能力也是態度。

我們設了16個指標,從領導力、企劃力、溝通力、談判力、成本管控力,以及部屬的考核能力等16個方麵來考核員工。有些是按照數據考核,有些是按照特性考核。

比如,你買西瓜的時候,主要考慮的是重量還是特性?西瓜的特性是甜不甜,要是不甜,吃起來不爽口,買再大的都沒用。一個人可用不可用,要看他的特性,個人素質能力的高低屬於素質能力考核範疇。

每天下班之前要做什麼工作,一定要cooling time,冷卻時間,靜下心來,坐在辦公室裏打印象分數。從上班到下班,員工裏麵有哪些表現得特別好,哪些表現得特別差,這就是管理者的印象。總經理是管例外,不要管正常,正常管理就交給部屬來做。總經理主要抓兩頭,把表現最好的跟表現最差的人記下來,到下個月月初跟部屬做績效懇談的時候,就能夠依據事實來告訴他哪些地方表現好,哪些地方表現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