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現象,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就是說,任何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有人說,挫折對不斷前行的勇者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的確如此,對孩子來說,挫折是他成長的必修課。要知道,沒有經曆挫折曆練過的孩子長大後會因為不適應激烈競爭和複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
美國一位兒童心理學專家說:“有十分幸福童年的人,常有不幸的成年。”挫折教育可以幫助孩子樹立一種麵對挫折積極、樂觀的態度。其實,挫折本身不能造就孩子,能夠造就孩子的是讓他在挫折和苦難中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讓孩子在挫折中成長
要讓孩子了解,在生活和學習的過程中生氣和挫折感,都是一個非常自然的情感反應。作為父母,必須教孩子學會接受挫折,讓孩子在挫折中成長。
著名學者、詩人沈尹默寫的一首題為《秋》的詩。這首詩不但描繪了秋天的美麗景象,而且也蘊涵了豐富的人生哲理。秋天是收獲的季節,也是萬物蕭條的季節。這就好像人生,既有成功的高潮,也有失敗的低穀。
綜觀曆史的發展就會發現:人類的整個曆史,就是高潮與低穀不斷更替的過程,就是一個王朝由興盛走向衰敗,改朝換代之後,必然又是一個太平盛世。曆史就是在低穀與高潮、興盛與衰敗的交替中不斷向前發展的。也就是說,絕望的黑夜後麵總會出現燦爛的黎明。
人生何嚐不是這樣呢?人的一生注定有高潮,也有低穀,不會永遠一帆風順、春風得意,也不會一直背時背運、道盡途窮。所有的困難都會有一個盡頭,都會過去。一個人隻要拚力地向上攀登,就一定能更快地到達頂峰;一個人隻要主動奮鬥,就一定能更快地突破逆境。
海倫·凱勒是美國著名聾啞作家,她在兩歲時就被病魔殘酷地奪走了視覺、聽覺和說話能力。對於一個兩歲的孩子來說,看不見、聽不見、不能說話,真可以說是生活在三重苦難的地獄。但是,生活並沒有拋棄小海倫。
正當她的父母為她將來的生活憂愁時,一位家庭女教師——沙利文小姐來到她家,教會了小海倫怎樣與人打交道,怎樣表達自己。小海倫在沙利文小姐的幫助下,刻苦學習,最後考上了哈佛大學,用自己不健全的身體為她的人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她還在沙利文小姐的無私幫助下,在全世界旅行,並獻身於幫助聾啞人的教育事業。
不能不說,海倫·凱勒麵對的是人生的挫折,但是她麵對挫折與苦難,有勇氣去麵對,有辦法去克服,最終就一定能夠戰勝它。
所謂挫折,是指事情不如預期時的情境與感受。其實,很多成功的人都是在經曆了一番挫折才成長起來的,也就是說,他們會讓自己在挫折中成長。
5歲那年,哈倫德永遠失了去父親;14歲那年,因為上學不開心,他輟學了。然後,他回到印第安納州的農場幹活,但他仍然不開心。於是,他開始在電車上售票,但他還是高興不起來。哈倫德瘦削的小臉上寫滿了與年齡不相符的愁苦。
17歲那年,哈倫德開了一個鐵藝鋪,但因為不懂經營,他的生意很快就關門停業了。 後來,哈倫德嚐試賣保險,但失敗了;他力爭到一份輪胎推銷業務,也失敗了;他學著經營一條渡船,又失敗了;他試著開一家汽車加油站,還是失敗了……
就這樣,哈倫德幾乎在清一色的嚐試與挫敗中步入了中年,這個中年的生命顯得蒼白無力,他甚至無法從前妻那兒見女兒一麵。為了與女兒相見一麵,落寞的他想到了一個荒唐的主意——綁架女兒。然而,就為了這個荒唐的舉動,他不惜在路邊的草叢中潛伏了十多個小時,但最終也宣告失敗。
哈倫德,這個幾乎被失敗判了“死刑”的人,又晃過了幾十年人生歲月之後,一腳踏進了退休的門檻。忽然有一天,他收到了105美元的福利金,他終於意識到,他不能再等了。最後,他用這點福利金開了一家以此維生的快餐店——肯德基家鄉雞。
隨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一部“肯德基史”正在世界各地緊張有序地上演著。
遭遇挫折是人生必經的坎。當挫折來臨時,人們沒有選擇,隻能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實並做自我調整。對於挫折,美國著名詩人惠特曼有這樣一種人生態度:“讓我們學著像樹木一樣順其自然,麵對黑夜、風暴、饑餓、意外與挫折。”
遭遇挫折是人生不可避免的,當然孩子也不會例外。不同年齡的孩子會有不同的挫折經驗,也有不同的表現。對年齡很小的孩子來說,他想要玩具,父母卻把它收起來了;他想吃麥當勞,父母不允許,這些都可能導致孩子有受挫的感受。麵對挫折時,年幼的孩子常以哭鬧的方式表現出來。對上小學的孩子來說,挫折感的來源與幼兒時期就不一樣了,可能他遇到困難無法解決,或一時沒辦法達成預期的目標,這時,孩子在麵對挫折時,則會表現出生氣、沮喪、感覺沒麵子等情緒反應。
事實上,挫折是普遍存在的一種社會現象,任何人的一生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就是說,任何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挫折。有人說,挫折對不斷前行的勇者來說是一筆巨大的財富。的確如此,對孩子來說,挫折是他成長的必修課。要知道,沒有經曆挫折曆練過的孩子長大後會因為不適應激烈競爭和複雜多變的社會而深感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