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7章 後記(1 / 1)

在當代中國,金融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吸引大眾的眼球,房地產也沒有像今天這樣牽動百姓的神經,實體經濟更沒有像今天這樣哀鴻遍野……一切大概都“得益於”這場史無前例波濤洶湧的金融海嘯。而感受其悸動、探究其源頭、梳理其走勢可能是許多國人心底的自覺。

金融風暴——這片不祥之雲從美國次貸危機中驟起,不到半年時間就刮到了中國,首當其衝是沿海地區。浙江、江蘇、廣東等地中小企業相繼倒閉。麵對身患重病的世界經濟,積極的財政政策興許是一劑療傷的良藥,各國推出了林林總總的經濟救援計劃,我國政府也及時做出了積極有效的應對方案。2008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09年中央將通過增發國債、以赤字融資形式擴張投資支出,預計財政赤字將達到九千億元,占到GDP的2%。而對於政策的成效,相信許多國人都在惴惴不安中拭目以待。

筆者身為銀行人,身為銀行人中頂著作家桂冠的為數不多的“另類”,也第一次對繁瑣枯燥的金融數據產生了興趣,對親曆的人和事,由感性認識陷入了理性思考和痛苦的“清醒”之中,昔日那些支離破碎的生活片段有如神助般瞬間渾然一體起來……穿越身邊這些或得意或失意或清醒或迷茫的人、事運行軌跡,筆者仿佛觸摸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東西,好似擁有了一線宏觀視角的哲學思考。

雖說用心萃取銀行人的故事,準確呈現銀行人的生命狀態,著力挖掘社會變革以及“多事之秋”銀行業的得與失,既是筆者多年來揮不去放不下的夙願,也似冥冥中躲不開逃不掉的使命;雖說在空間上擁有了從支行到總行的工作跨越,在時間上擁有了從不惑到知天命的人生體驗,在筆力上擁有了從報告文學、散文、劇本到小說逾百萬字的經驗積澱,但筆者對於駕馭這一題材、承擔這一使命仍然視之為畏途,深恐由於信息不足、體認不高、筆力不濟,浪費讀者諸君如此快節奏下的寶貴時間,占用文化出版界可貴的資源。

若不是業界數位摯友閱讀筆者草創的初稿後,紛紛以短信發來“這是近年來讀過最好的一部作品”“連續閱讀四小時,眼睛已經酸澀,可還在讀,放不下。”“感動!震撼!!升華!!!”諸如此類的溢美之詞,一再給筆者鼓勁提氣;若不是本書有幸生逢其時成為2008年度中國作家協會重點扶持作品,這本金融題材的拙作,恐怕不會這麼快麵對讀者的檢驗。

在此,衷心感謝各位朋友一直以來的熱情支持!衷心感謝作家出版社的鼎力相助!

閆星華

2009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