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5章 後記(1 / 1)

關於七月。關於季節。

寫這本長篇的時候,是七月,與上本《假若》的時間剛好相隔整整一年。兩本長篇都是如此,初夏開始,夏末終結。

記憶裏的夏天永遠帶有初戀,愛,半透明,朦朧……這些詞的痕跡。

我最愛的季節裏,也是有夏天的,白晝長黑夜短,最適合夜遊神的我徹夜不眠的伏在電腦前,然後趁著天蒙蒙亮的時候在空曠的馬路上遊蕩了。夏天和秋天,明媚與憂傷的結合體。而我寫後記的時候,轉眼到了冬日。長篇上市的時間,是陽春三月。

這樣講,就感覺自己又安靜走過了四季。

關於名與字。

從04年寫字到08年,換掉過很多名字,那些隨意勾畫的小情愫現在都很難全部再記起。最後留下了“安小漠”,大家叫習慣了,也就沒再換了。在網上無意看到一個姑娘為我的名字做解釋,她說安小漠,應該是安於寂寞的意思吧。

這多少是緣分的問題。就好比這本長篇,之前的名字是《溫暖是個孩子》,是因為這樣一個名字,才萌動出我又要寫長篇的想法。我常覺得,溫暖就是我們自己,會長大,長大之後的模樣往往就失去了最初的的純粹,變為我們最不喜歡甚至最厭惡的樣子。我們在成長中總是要得到過,失去過,最終,我們從柔弱變為堅強,再也不認得這樣的自己了。於是我們開始懷念,開始陷在大片大片的回憶裏。

不過還是用了《再見光年》做最後的題目。故事裏的顏初是個讓我心疼的姑娘,一直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迷茫無措的把自己展現的堅不可摧,可一到淩晨,便脆弱的不堪一擊。現實裏也總是有這樣的一類人,淡漠的態度永遠讓我們想像不到她們一個人時也會哭泣。

我在台燈下敲打鍵盤寫出那些揪心的話後,情緒常常陷入低潮的狀態,以至於這個長篇結束後很久很久,我再次想起,依然覺得難過。

不見光年,再見光年。我始終希望能夠有人再次給予顏初曙光,或許是夏安楚,或許是HANA,再或者是個陌生人。而不是慘烈的結局,如她的命運。

關於流年不待。

從13歲到17歲,是4年的時間。4年的時間裏,逐漸習慣了一個人行走,一個人吃冰淇淋,一個人看電影,一個人搬重重的行李箱,一個人旅行……身邊沒有任何少年出現,閨蜜也都在伸手抓不到的地方。

這樣的生活狀態慢慢把我變成一個懶散且思維怪異的人。不管做什麼都沒有人批判亦沒人欣賞。於是,到了今天,我成了名副其實的單身女王!

關於感謝。你們的好我都記得。

要感謝的人是我的蕭爸爸和黃媽媽,你們用獨特的方式教育我成長,我卻也清楚,這樣不同方式的愛,讓我懂得原諒懂得善良,懂得什麼更為重要,是值得我珍惜的。

另外要特別的感謝默默支持我的孩子,你們的話我看到了,其實很多時候我是個自卑的姑娘呐,是你們給予我力量。你們的單純沒有目的的喜歡讓我覺得溫暖。

關於悲歡共。

“悲歡共”這個詞曾出現過飛飛的博客,我的連接裏,這讓我想起那些寫字的姑娘。我們隔著萬丈光纖訴說著快樂憂傷的小情緒,同甘共苦,相親相愛。

很多人都說,寫字的人是單純的,天真的,因為她們活在幻想的框架裏。

看到這句話的時候我很想笑,估計能感同深受的姑娘看到也會想要笑吧。這個想法,我隻能說,完全錯了,事實根本就不是這樣的。

其實寫字是一種很抽象的表達方式,也扭曲,卻能給予安全感,遮擋那見不了光的陰鬱。是其他事物給不了的。若不是經曆過大風大浪抵達過陰暗,怎能寫出那些讓人心疼的話語呢。

難過的是,我們走了這麼久,找尋了這麼久,累了,倦了,卻依然始終不知道自己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比如蘇安錦,比如陌小空,比如飛飛,比如Q點,比如楠姐姐。再比如,我自己。

我們同步,我們攙扶,我的世界有你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