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文君笑道:“東家,跟著你果然沒錯。那我就去做我該做的事,到時候惹出什麼麻煩出來,東家可要給我做主。”
吳用道:“方總管,你什麼時候這麼婆婆媽媽的了,你跟了我這麼多年,我什麼人你不清楚嗎?你幫了我的這麼多,我能不回報你嗎?你就是把天給我捅破了,我也得幫你撐起來。”
方文君道:“東家,那我去了。”
……
福建,漳州府。
幾十艘戰船從海麵上駛來。
而岸上,這裏有好幾千清軍。但他們並沒有在準備防禦海上的戰船,反而擺開陣勢,在迎接戰船靠岸。
鄭經與陳永華兩人就在戰船上。
而他們兩人來此的原因,正是漳州府的清軍向他們主動投誠了。
“先生,這次多虧了你,兵不血刃就讓漳州的清軍向天地會投誠。”鄭經道。
陳永華道:“王爺,這還是因為清軍在南京城戰敗,在江南的清軍知道大勢已去,所以就各自找靠山。”
鄭經道:“不管怎麼說,我們拿下了漳州府,還多了幾千兵馬?這江南,也有我鄭經的一份了。”
陳永華道:“如今的江南,群雄並起,各方勢力都想要分一杯羹。這局麵,就如同元朝末年一樣。”
鄭經笑道:“那就不知道誰會是下一個朱元璋了。”
陳永華道:“王爺,在這亂世中。最有可能成為下一個朱元璋的,應該就是那吳用了。”
鄭經道:“先生說的不錯,吳用是最有可能得到天下的人。他的實力最強,滿清都被他打得毫無還手之力。”
然而陳永華再道:“但元朝末年,在整個江南,最強的可不是朱元璋,而是陳友諒。”
“王爺,如今的吳用就好像當年的陳友諒。他最強,但未必是最後勝利的人。王爺何必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
鄭經聽完這話後,馬上就大笑起來,一掃剛剛的晦氣,道:“先生言之有理,天下未定,你我都有可能。”
下一刻,戰船靠岸。
台灣軍登陸了,他們很快就接收了海防。
清軍這邊一點反抗都沒有,他們是真心要投誠的。
所以,鄭經他們很快就占領了漳州府,在漳州府站穩了腳。
但是,就在鄭經為此高興的時候,一個從台灣傳來的消息讓他坐立不安了。
他立刻找到了陳永華。
“先生,大事不好,倭寇國的三百艘戰船,向台灣駛來了。倭寇國的德川幕府,要求我們把他們的人還回去,不然就對台灣開戰。”
陳永華聽到這消息後,當然是驚駭的。而且如今,台灣的兵馬大部都要被運到漳州,爭奪江南。
這個時候,台灣可是他們的大後方,是絕對不能亂。不然,他們就腹背受敵,爭奪江南就再無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