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2章 後記:關於企業文化的聯想(1 / 1)

在一個物欲橫流的大變革年代裏,精神的堅守才是最可貴的。

持續一年多的采訪、思考與寫作,深度接觸到了一大批國企海外職工的精神世界,聽到無數真誠的述說,見過多次男人的淚水,我的心靈曾多次被震撼。多年前我就到過非洲采訪,耳聞目睹的現狀使我真切地懂得一個中國人要在那裏生活、工作、發展有多麼不易,況且我采訪的這批人都是在非洲奮鬥十多年甚至二十年的人。在海外,他們不是傳說,他們是中國國有企業的代表,同時又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個人。當最後完成這一批第35篇報告文學的終稿時,回頭翻閱自己寫就的這20多萬文字,突然發現的一個現象讓我非常驚訝:我筆下的這35位主人公,盡管有著不同的經曆、業績或職務,但是有兩點是大多數人共有的,其一是絕大多數在海外奮鬥多年且貢獻頗多的人當年都是貧寒出身的農村孩子;其二是無論他們是總經理、副總經理還是總工程師,大多數在海外的工程技術人員技術職稱不高,也就是個工程師而已。我很震驚,同時對於他們越發敬重。采訪交流中的確曾有委屈、曾有淚水,然而他們那些流過心頭的淚水和委屈都化成了一個目標——繼續在海外奮鬥下去。我不能不反複記起魯迅先生的話:“真正的知識階級是不顧利害的,如果想到種種利害,就是假的,冒充的知識階級。”

據了解,中國國有企業如今已經不存在什麼“五百強”了,目前國資委下屬的國企僅有117家,真正是“天之驕子”了。在這種格局中,國企具有怎樣的社會責任感,國企領導者具備什麼樣的文化素質,國企的企業文化在哪個層麵,恐怕就影響甚大了。僅就文化而言,我曆來認為一個大企業的領導者(或董事長、或首席執行官等),首先應當是個合格的培訓師,能在精神層麵和思想領域影響下屬及整個團隊。企業領導最大的失誤,就是沒有帶出一個社會公認的精英團隊,而是帶出一個利益共享的團夥。從這個角度講,企業文化的作用絕對不可低估。中共十七屆六中全會《公報》中有句話是這樣講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是興國之魂,是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精髓,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方向。”

有了這次采訪的底子,我相信,有中國特色的企業文化在海外也不是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