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手兒歌遊戲
媽媽用自己雙手的手掌,有節奏地與寶寶的雙手手掌互相輕輕拍擊,同時隨著拍擊的動作念兒歌:“你拍一,我拍一,媽媽和寶寶坐飛機。你拍二,我拍二……”兒歌內容可以隨意編排。
這種傳統遊戲通過雙手指尖的接觸、分離以及與兒歌歌詞的配合,不僅能進一步發展寶寶手部的精細動作,而且對寶寶的觸覺神經發育和情感的發育都很有幫助。
戶外語言遊戲
當父母帶寶寶到戶外活動時,應盡可能地和寶寶多說話,利用在戶外的機會,多和寶寶做語言的遊戲。
當看到花叢中的花,父母可以對寶寶說:“這是花,多漂亮啊。”見到小狗時,告訴寶寶:“寶寶你看,它汪汪地叫,它是小狗。”
這種戶外語言遊戲不僅開闊了寶寶的眼界,讓寶寶認識更多的事物,鍛煉了寶寶對新事物反應的敏感度,同時還對寶寶學說話具有巨大的促進作用。
聽覺的感官刺激遊戲
第6個月,寶寶的感官正處於逐步發育成熟的階段,所以在訓練寶寶的智力時,還要進一步通過遊戲等方式增強寶寶的感官刺激。
在增強寶寶的感官刺激中,聽覺的感官刺激是最基本的,並且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隨時、隨機進行。
當你打開電視機、開動吸塵器、往浴缸中放水、熱水壺響了或門鈴、電話響了時;當飛機從窗外的天空中飛過、鴿子的哨音或消防車在窗外的街上疾駛經過時,都可以用親切而清晰的聲音告訴寶寶這是什麼東西發出的聲音,並同時將相應的物體指給寶寶看。
這樣做不僅會讓寶寶對聲音的反應更加敏銳,而且在你重複告訴他物品名稱的同時,使寶寶認識和記憶了更多的詞彙。
變戲法
遊戲時可用兩種特點鮮明,容易區分的玩具和寶寶做這個遊戲。你先藏起一個,再藏另一個,然後兩個同時藏起來,每次藏玩具時都應注意觀察寶寶的反應和表現。也可以媽媽或爸爸手拿一個色彩豔麗的玩具,先在寶寶眼前放一會兒,等寶寶對這個玩具產生興趣時,再突然把玩具藏起來,並觀察寶寶有沒有驚奇的表情,然後再把玩具拿出來在寶寶眼前晃晃。
這個遊戲隻要反複幾次,寶寶就會做出尋找的表現。但應該注意的是,在做遊戲時,媽媽和爸爸應用輕柔而愉快的語言相配合,吸引寶寶的注意力,調動寶寶的情緒,這樣就會使寶寶很興奮,手腳也跟著動起來,從而增強遊戲的效果。最開始做遊戲時,要當著寶寶的麵把東西藏起。
撕紙遊戲
剪紙是我國優秀傳統的藝術之一,雖然這麼小的寶寶還不會拿剪刀,但媽媽完全可以讓寶寶撕紙玩。
遊戲時,先選擇一些質地柔軟且衛生幹淨的紙,然後讓寶寶撕。開始時可以讓寶寶任意撕,什麼形狀都無所謂,主要目的是鍛煉寶寶手部肌肉的力量和手部的靈活性,紙張可以由薄到厚,由小到大。玩過幾次以後,媽媽可以把紙撕成三角形、圓形、方形,擺放寶寶麵前給他看,並告訴寶寶每一個圖形的名稱。
盡管寶寶此時還不能區分這些形狀,但這個遊戲既可以作為一種視覺的體驗,又可以增強寶寶對簡單圖形的記憶儲存。
從照片中認識自己
父母可以在本月利用益智小遊戲培養和訓練寶寶的認知能力,不僅要讓寶寶認識身邊的事物,還要讓他認識自己。
雖說寶寶還不到半歲,但肯定照了不少相。這時,這些照片就成了教寶寶認識自己的最好教材。父母可以對著照片教寶寶認識他的整體形象,也可以教寶寶分別認識他的手、腳或其他部位。
父母還可以把寶寶抱在穿衣鏡前,用手指著寶寶的臉,並反複地叫寶寶的名字,或者指著寶寶的五官等部位讓寶寶認識,寶寶通過鏡子看到所指的部位。聽到父母的聲音,慢慢地就會懂得頭發、手、腳、眼睛、耳朵、鼻子和嘴等詞彙的含義,再過幾個月,就可以進一步和寶寶玩“你說什麼,寶寶指什麼”的遊戲了。如說“嘴”字時,寶寶很快就會用手指著自己的嘴巴。
這樣做不僅可以幫寶寶認識自己,提高寶寶的認知能力,還對寶寶的視覺體驗大有好處,另外還會使寶寶產生對他人、對周圍環境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逗逗飛”遊戲
遊戲開始時,可以讓寶寶仰臥或靠坐在媽媽懷中,媽媽握著寶寶的小手,一邊將寶寶兩手的食指指尖相觸,然後麵向寶寶一字一字地念“逗,逗,飛——”、“逗,逗,飛——”,同時把寶寶兩手的食指指尖分離。
由於這個遊戲表情活潑、語調誇張,可以使寶寶充分獲得神經末梢的感覺刺激,達到情緒愉悅的效果。
教寶寶照顧毛絨玩具
社會是由人組成的,人與人之間充滿了愛心,社會才能和諧和進步,所以從小就要培養寶寶的愛心,這對寶寶長大以後形成社會親和力具有重要意義。父母可以用遊戲和玩具培養寶寶的愛心。
平時,父母可以給寶寶買一些柔軟的絨毛玩具,比如小熊、小狗、娃娃等。把玩具交給寶寶以後,父母應鼓勵寶寶溫柔地對待玩具,和他的玩具一塊做遊戲。
父母可以教寶寶怎樣抱絨毛玩具,並做示範給寶寶看。這時的寶寶已經有了很強的模仿能力,適當的教導一定會讓寶寶養成彬彬有禮和善意待人的好品德。經過這樣的遊戲,寶寶很快就會“照顧”自己的玩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