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人總喜歡用腿或者腳尖使整個腿部顫動,有時候還用腳尖磕打腳尖或者以腳掌拍打地麵,這種行為當然不能登大雅之堂。
這種人最明顯的表現是自私,他很少考慮別人,凡事從利己主義出發,尤其是對妻子的占有欲望特別強,經常會無緣無故地製造一些“醋海風波”,在這個問題上說他們有些“神經質”一點兒也不過分。他們對別人很吝嗇,對自己卻很知足。不過,這類人很善於思索,他們經常給周圍朋友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問題。
10.死死地盯住別人
這種人的特點是在與別人談話時目不轉睛地看著別人。在聚會上,這種人也常常盯住一個人不放,但這並不意味著他看上了某個人。
心理學家研究認為,這種人的支配欲望特別強,而大多數的時候他們確實又都有某種優勢,因此隻要有機會,他們就會向別人顯示自己。他們占不到天時地利就一定能占到“人和”。他們的行為時常看起來像花花公子,但有一點值得肯定,他們選定了人生的目標就一定會去努力。
這種人不喜歡受約束,經常我行我素。另一方麵,他們比較慷慨,因此他們周圍總是有一些相幹和不相幹的人在一起。
11.走角落
這種人大多屬於自卑型。他們參加各種會議或聚會,總是找最偏僻的角落坐下,不過要排除那種昨天通宵達旦打牌,今天想找一個不易被人發現的角落打瞌睡的人。
喜歡走角落的人性格大都有怪異的一麵,如果說他無能,他絕對會做一件事給你看看;如果說他行,他卻非常謙虛;大家都說某件事情不能做,他偏要去試試。這類人最不習慣的是讓他拜訪年輕女性的家,否則,他要站在門前很久給自己鼓足勇氣才敢敲門。
調動這種人工作積極性的唯一辦法就是表揚他們,讓他們感覺到自己還是有很多長處和優點的。
12.抹嘴、捏鼻子
習慣於抹嘴或捏鼻子的人,大都喜歡捉弄別人,卻又不敢“敢作敢當”。他們的唯一愛好是“嘩眾取寵”,眼見你氣得咬牙切齒,他們卻在那兒高興得手舞足蹈。
不過,這種人最終是被人支配的人。別人要他做什麼,他就可能做什麼。如果他們進百貨店或者商場,售貨員最喜歡的就是這種人。也許他根本什麼都不準備買,但隻要有人說“先生,這件可以”,而他就會買下。
13.遮口
以手遮口的人,大多比較羞怯,同時也容易順應社會。尤其在笑的時候,用手遮口,蓋住牙齒的人,此種傾向更為強烈。
而對於女性,則與男性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一般認為女性口小是一種美麗的象征,而張口大笑有失修養,因此,女性多是以手擋口,掩飾口大的缺陷。當然,其中也有某些女性,在交談之時,刻意地遮口,目的是刻意強調自己的女性美,企圖讓人認為她教養好,以期能夠吸引對方,獲得關注。
14.拉耳垂
有些人愛拉自己的耳垂。當我們談話時,看到對方不斷用手拉耳朵,這些小動作乃是希望打斷對方的談話。在小學裏,學生們被訓練出先舉手後發言的習慣,此後,一遇到想發言的情況,便會有舉手的欲望,可是又害怕這樣做被人笑話,隻好用拉耳垂的動作來替代。
15.談話間頻頻咬手指或指甲
該動作表明此類人性格焦躁,易緊張,性格還非常不成熟,極其幼稚。
3
從說話內容中洞悉對方真意
口頭禪後麵的真實內心世界
從口頭禪可以非常快速地了解他人。這是因為口頭語言是說話習慣的一部分,它是我們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覺就形成的一種特有的話語風格。從另一角度來看,口頭語言帶有很深的性格印記。
在日常生活中,幾乎每個人都有他的口頭禪,就像每個人都有他的習慣性動作一樣。這種習慣性動作或語言,自己很難留意到,但別人卻會清晰地感覺到。從心理學角度來講,口頭禪是人內心中對事物的一種看法,是外界的信息經過內心的心理加工,形成了一種固定的語言反應模式,以至於出現類似的情形時,它就會脫口而出。口頭禪作為一種下意識的表現,可以幫助我們去認識一個人。因為口頭禪反映了人們的一種情緒、一種心態,同時也間接地反映了一個人的性格。
下麵是我們一些常見的口頭禪:
1.“果然”
在對話過程中,連續使用“果然”,這類人經常以自我為中心,很少會考慮他人的想法,有時候甚至墜入自以為是的境地,在做事時更多強調個人的主張。
2.“其實”
經常使用“其實”的人,這類人多性格倔強,甚至還會有一些自負的傾向,他們通常具有非常強烈的表現欲望,他們總是希望自己能夠成為社交中的焦點,期望能夠引起他人更多的注意力。
3.“聽說、據說、聽人講”
這種人所以用此類口頭語,是一種給自己留有餘地的心理形成的。這種人的見識雖廣,決斷力卻不夠。很多處事圓滑的人,易用此類語。在辦事過程中,他們會為自己時刻準備著台階,有時也會被很矛盾的心理困擾。
4.“可能是吧、或許是吧、大概是吧”
說這種口頭語的人自我防衛本能甚強,不會將內心的想法完全暴露出來。在處事待人方麵很冷靜,所以工作和人事關係都不錯。此類口語也有以退為進的含義。事情一旦明朗,他們會說“我早估計到這一點”。從事政治的人多有這類口頭語,他們用這類口頭語隱藏了自己的真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