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劉驁將王尊打發出長安,到高陵任縣長。匡衡,連同被王尊彈劾的其他高官,都保持原職,繼續為皇帝服務。
有人做靠山,就是好辦事。我想,這應該是匡衡的心裏話。
事實上,匡衡靠著劉驁這座山,身心總覺不安全。說真的,他是怕了,他很了解自己,撐得過一時,撐不過一輩子。
隱隱之中,他感覺好像要發生什麼事。
六、陳湯的弱點
前麵說過,王鳳在王氏家庭中,是一個劃時代的人物。他之所以能夠獲得這個稱號,主要因為他是王氏外戚集團中,第一個躍上權力高位的人。王氏興起,由他而起,終於王莽,後者是王氏家族權力集大成者。
探究源頭,打造王氏外戚集團力量的,正是劉驁父子。劉奭隻是開球者,把圓球踢高的,則是劉驁。當劉驁登基當皇帝時,他就封王鳳為大司馬兼大將軍、領尚書事。
那年,劉驁隻有二十歲。他剛剛起步,必須重新洗牌。他認為能成大事並靠得住的,唯有王鳳。
王鳳的確是想做點事的人,他最欣賞的人,不是別人,正是陳湯。因此,他上任後的第一件事,就是派人去救陳湯。
順便交代一下,偉大的抗匈奴英雄陳湯,被封侯升官後,過得一點兒都不好。而把他從燦爛日子裏拉到混沌地步的,不是別人,而是丞相匡衡。
不明白匡衡怎麼跟陳湯較上真了,他隻想拿陳湯開刀。石顯都死了,難道匡衡是吃飽沒事幹了嗎?
事實並非如此。過去,匡衡要整甘延壽和陳湯,那是石顯逼的;現在他要整陳湯,那實在是為民除害。在他看來,陳湯是一條天大的蛀蟲。
至於甘延壽是什麼蟲,已經不再重要了。因為甘延壽身體一直很差,封侯後不久就死在任上了。匡衡將陳湯定義為害蟲,論據很足,那就是——陳湯很貪財。
女媧造人時,不知出於什麼原因,總喜歡將上等材料與劣等物質捏在一起,組合成了人。縱觀陳湯一生,能夠讓他成就大事者,是他身上的英雄膽魄,而讓他一步步走向毀滅的,則是他心裏的貪欲。
他的貪欲,是天生具有,還是後生促成?或許兩者兼有。我們知道,陳湯小時候很窮,長年流浪,靠乞討生活。或許是童年的貧窮記憶,讓他感到恐懼。然而他是英雄,應崇尚建功立業,殺身成仁,舍生取義,報效國家,不應該過分貪婪。
說真的,陳湯很讓人遺憾。
劉奭生前,匡衡告陳湯征討康居國,以身作則,替部下樹立了一個貪財好物的楷模,把從康居國沒收的財物私吞了。
貪了就罷了,甚至還洋洋得意地對部下說,貪吧,怕什麼,咱們在外山高皇帝遠的,誰會來追究我們。沒想到,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陳湯的話還是傳到了長安。
那一次匡衡沒告成,是因為劉向上書,將陳湯救了。現在,匡衡再度翻起這個案件,擺明就是要和陳湯鬥到底了。
匡衡很有底氣,因為他站在了道德製高點和權力頂點。匡衡這樣對他的學生劉驁說道:“像陳湯這等貪財好物的大貪汙犯,不應該封侯,更不適合待在射聲校尉的職位上。”
這次,匡衡做得很順利。還沒等別人聲援,陳湯就被劉驁免職回家。
陳湯沒有上訴,然而不甘寂寞的他,突然給皇帝寫了一封奏疏。沒人知道陳湯為什麼要上這封奏疏,他在奏疏中抖開了一個秘密:康居國送來當人質的王子,不是真王子。
康居國是被陳湯率軍攻下的,按規矩,康居國為體現臣服誠意,須派王子進長安當人質。
在戰場上,狼都沒有陳湯凶狠和狡猾,康居國送來的王子,到底是不是真的,應該說,陳湯很有發言權。然而,他為什麼說康居國王子是假的?他到底想幹什麼?
想了半天,我突然明白了。哦,原來是這樣。
縱觀陳湯一生,左右他腦袋的,就是賭徒哲學。他曾經一無所有,憑雙手搏明天,憑的是膽量。好賭的個性,換到戰場上,則使他成了一個好戰分子。所以,現在陳湯被免職,想東山再起,就要發揮他的特長,再跑西域,與康居國再戰一回,建功立業,把輸回去的再拿回來。
想出兵康居,就得編織借口。如果康居國送來當人質的王子是假的,那麼後麵的話就說得順了。所以,陳湯其實是準備了兩封奏疏,隻要前麵的通了,後麵的奏疏馬上送出,然後……
似乎,這一切設計得完美無瑕。
事實卻是失敗了。皇帝派人去調查康居王子,結果發現,人質是真王子,而非假王子。於是所有的明槍暗箭,都瞄準了陳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