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這不是真相。真相是,馮野王的哥哥得罪了石顯,石顯借此報複馮野王。這還不是最慘的。劉驁當皇帝後,又有人警告劉驁,馮野王是國舅,不適合在中央當官。於是,劉驁便將他調往地方,任上郡太守。
直到王章的奏疏出現,讓馮野王看到了一絲人生的希望。
這一切來得太快了。稍有點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忽得暴名,其運不祥,必須小心謹慎。然而這麼多年來,馮野王還不夠小心嗎?他還不夠忍耐嗎?他憑什麼拒絕取代王鳳的誘惑?
劉驁早在當太子的時候,就聞聽馮野王名聲在外。所以,王章推薦馮野王取代王鳳,劉驁沒有意見。是的,他是沒有意見,可是有人很有意見。
劉驁接見王章時,支開左右,獨自密談。但是“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他沒想到,有一雙眼睛和兩隻耳朵,正在關注著他的一舉一動。很快,劉驁要罷免王鳳的消息,就傳出來了。
王鳳能得到這個絕密機要,應功歸於他安插在劉驁身邊的臥底。此臥底,是王鳳的堂弟,侍中王音。王音成功竊聽後,轉報王鳳。王鳳一聽,馬上就傻了。
老實說,他向來辦大事,從來就沒有鎮定過。就因為這心理素質不過硬,當年黃河發大水時,在劉驁麵前亂出主意,敗給了王商。現在,他以為自己很強大,誰都不能動搖。但是他錯了,如果劉驁要辦他,鬼神都攔不住。
傳說中強悍的王鳳,難道就是如此脆弱嗎?當王鳳慌手慌腳的時候,有人給他支了一招。正是這個人,讓他力挽狂瀾而不倒。
替王鳳出主意的人,是名門之後,名喚杜欽。你可以不知道杜欽,但你可能知道兩個牛人,一個是杜周,一個是杜延年。特別是後者,名聲特大。杜延年是杜欽老爹,杜周是杜欽爺爺。老爹和爺爺,都曾做過漢朝的禦史大夫。
杜欽家族顯赫,又極有才華,可惜命運不濟,讓他一隻眼睛瞎了,成了獨眼龍。這是一個致命的打擊,因為形象被破壞,從此就與官場無緣。後來,經哥哥杜緩推薦,王鳳給他弄了一個閑職掛著,等到有急事時,就找來想辦法。
王鳳找杜欽想點子,那是很靠譜的。杜欽天生謀略過人,斷事如神。當王鳳詢問怎麼化解劉驁要罷免他的危機時,杜欽微微一笑,對王鳳說,你別緊張,聽我的,總沒錯。
杜欽這樣告訴王鳳,你馬上對外宣稱有病,退出宰相府,回到自己的封地。然後,把世間最悲痛的詞都搬出來,寫封傷感的辭職信,派人送入宮中。
杜欽這招就叫以退為進。他相信,此招一出,必勝無疑。
果然,王鳳的辭職信遞上去後,消息就傳到了王政君耳裏。王政君準備了一桌飯,將劉驁叫來。劉驁一來,王政君隻是不停地掉淚,看著飯菜,連筷子都沒動一下。
這下子,輪到劉驁急了。
在以孝治國的漢朝,無論皇帝的權力多大,都大不過皇太後。皇太後要罵你,你得低頭聽她罵,罵完了,你還得服服帖帖地說罵得好。事實上,罵還是輕的,狠的話,皇太後還可以操起家夥,幹你一頓。
曾記否,當年漢文帝劉恒受不了周勃太過驕傲,決定修理他。於是乎,便叫人告周勃企圖謀反,逮捕入獄。結果消息一出,劉恒老媽薄太後將兒子叫來,當麵拿起冒絮就朝劉恒扔過去,大罵劉恒過分。劉恒受不了老媽詛咒,隻好放了周勃,讓他終老。
皇太後還不是最厲害的,比皇太後更厲害的是太皇太後。當年,劉徹年輕氣盛,罷掉丞相禦史,結果惹怒了竇太後。竇太後將劉徹任命的也全罷掉,劉徹的母親王皇後不敢吭聲,劉徹更不敢吭聲。竇太後死後,劉徹才總算熬出了頭。
漢朝的皇帝,自劉徹之後,那是一代不如一代。在性格特點上,劉奭沒有將老爹劉病已果斷淩厲的優點繼承下來。然而,到了劉驁這代,卻將老爹劉奭懦弱軟蛋的缺點全都繼承了下來。
這都是曆史的宿命?
麵對母後王政君的眼淚,劉驁扛不住了。接下來,事情極為意外。劉驁對王鳳的態度,來個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把以前受的氣全部一筆勾銷了。
這還不是最經典的。同時,劉驁把矛頭突然對準了王章。他派人彈劾王章,說王章明明知道馮野王不適合在中央做官,竟然還違法推薦,心存私心。
估計王章跳進黃河都洗不清了。
王章根本不用跳黃河了。很快,司法部編輯了王章一籮筐罪名,將他逮捕入獄。不久,又秘密處決,死在獄中。
我仿佛看到,所謂曆史,就是勝利者踩在失敗者的血跡上,飲酒狂歡的一部血淚史。而王章,不過是那飛濺在大地上的一滴血,他再次印證了北島那精彩的論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