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上,傅太後沒搞錯,搞錯的人,是傅喜。
曾記否,當年竇太後的外戚集團中,出了一個另類的外戚,那就是竇嬰。竇嬰因為竇太後的緣故,被提拔上來,卻從來不主動替竇太後做事。這也就罷了,竇太後要做什麼,竇嬰就在旁邊說三道四,嘰嘰歪歪,搞得竇太後真想一掌把竇嬰打暈過去。
像竇嬰這種吃著自家的飯,卻幫著外人說話的人,實在讓人不爽。多年以後,在外戚集團當中,又出現了一個類似竇嬰的人,他就是以上所說的傅喜了。
傅喜讓傅太後不爽,那還是輕的,有幾件事,差點搞得傅太後要發瘋了。第一件事是,傅太後好不容易搞定劉欣,說封傅丁兩姓外戚為侯。然而當劉欣要封傅喜侯爵時,傅喜卻躲了起來。當人家尋到他門上時,他卻說我資格不夠,不能接受侯爵;還有就是身體有病,命都難保,哪有心去顧什麼侯爵。
傅喜死活不接受封侯。於是,他便成了傅家外戚當中,唯一沒有被封侯的人。
這還隻是個小事。傅丁兩姓外戚被紮堆提拔後,傅太後認為,現在是創業的最佳時機,必須珍惜機會大幹一場,將傅丁兩姓有限公司迅速壯大。她的終極目標,當然就是將對手王氏外戚有限公司,趕出漢朝市場,最後徹底壟斷漢朝權力資源。
可是,當傅太後調兵遣將發起奪權大運動時,傅喜就跳出來說話了。
凡是讀書人,都喜歡講大道理。傅喜就告訴傅太後說,做人最好本分點,老太婆幹什麼不行,偏偏要來幹涉政治,這事傳出去影響不好。
簡直就是屁話,傅太後聽得都要瘋了。她總算看出來了,傅喜要麼是思想保守,要麼就是吃裏爬外,居心不良。而傅喜無論是保守派,還是幫外人說話,對傅太後的事業來說,都不可靠。
既然不可靠,那就換人。換誰來當大司馬呢?老實說,這個問題還真難住傅太後了。
在傅太後看來,擔任大司馬職位的最佳人選是傅姓,其次是丁姓。可問題是,想要當大司馬,不是隨便找個活人填上去就行,必須符合三個基本條件。
首先,你得有學問,最好是專家;其次,你得有名,最好是舉世仰慕的道德專家;最後,你必須有政績。就以上那三個條件來看,最符合的隻有傅喜。而其他外戚,都是一夜暴貴,隨著傅太後升天的一堆雞犬,讓他們來當大司馬,恐怕就有些丟人了。
所以,傅太後隻能退而求其次。於是,她馬上想到了一個人。這個人,就是左將軍師丹。
在漢朝官場中,師丹屬於什麼流派,傅太後基本清楚。師丹和王莽及傅喜,氣味相投,交往密切。但是,讓師丹當大司馬,這是她沒有辦法的辦法了。
王莽太自以為是,傅喜又吃裏爬外,除了師丹,還有誰能勝任呢?就衝著師丹當過劉欣的老師,送他個大司馬,也虧不到哪裏去。
七月四日,在傅太後的授意下,劉欣下詔,封左將軍師丹為大司馬。
那麼,傅喜怎麼辦?
對傅太後來說,這個問題很好辦。既然捧不上牆,貼不上金,那就把他甩出去。於是,傅太後又授意劉欣下詔,解除傅喜的右將軍職務,又讓劉欣告訴傅喜,你不是身體有病嗎?那就好好回家養病去吧。
就這樣,傅喜被叫卷鋪蓋走人了。就這樣,傅太後掌幕後,劉欣跑前台,師丹當門麵。
在傅太後看來,這個布局,似乎是目前最理想的。照這個格式,勝利就在不遠的前方。美夢似乎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靠近。
六、驚天大案
我們知道,公元前8年的那個春天,劉驁突然駕崩,王太後任命王莽為專案調查組組長,組織相關人員進行調查。終於一年後,公元前7年的春天,調查組向漢朝皇帝劉欣,交上了一份詳細的調查報告。
向劉欣提交調查報告的人,名喚解光,時為司隸校尉。這份報告可謂詳盡,令人吃驚的是,它沒有解開劉驁的死因,卻披露了一連串驚天動地的謀殺案。
先來看第一件:公元前12年,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劉驁突然造訪後宮。不久,後宮一個叫曹宮的宮女懷孕,並且生下一男孩。消息傳出後,劉驁寫了一張便條,派人遞到後宮有關部門,說一定要盡快把孩子處理掉。
劉驁想處理掉孩子,那是因為他和別人的一夜情結出了果實,被趙合德發現了。可便條傳出後,後宮有關單位的有關人士不敢下手。於是,劉驁又派人去詢問結果,負責監管孩子的人說,還沒動手。沒動手,那是因為動和不動手都是死,不如不動,等上麵來新通知。
法律都是講究證據的,在這裏,我不得不將涉案人員名單公布出來。替劉驁傳話的人,人稱田客;替曹宮監管孩子的人,名喚籍武。籍武沒殺孩子,也沒殺曹宮,隻把她關了起來。
田客回去向劉驁和趙合德報告事情經過,不久,田客又親自傳話,叫籍武把孩子交給一位叫王舜的宮廷侍從。接著,田客又將劉驁的一張便條遞給曹宮,並留下一瓶毒藥。
很明顯,就是叫她自殺。曹宮自殺後,孩子幾經轉折,不知去向。不知去向,就等於是下落不明,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