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3章 逆境心理學——忍得艱難困苦日,迎來撥雲見日時(4)(2 / 2)

而另一位本來沒病的人,經過醫生的宣判,內心起了很大的恐懼,整天焦慮不安,失去了生存的勇氣,意誌消沉,抵抗力也跟著減弱,結果還真的生了重病。

看到這則故事,真的是令人哭笑不得,因心理壓力而得重病的人是該怨醫生呢還是怨自己?烏斯蒂諾夫曾經說過:

“自認命中注定逃不出心靈監獄的人,會把布置牢房當作唯一的工作。”

以為自己得了癌症,於是便陷入不治之症的恐慌中,腦子裏考慮的更多的是“後事”,哪裏還有心思尋開心,結果被自己打敗。而真的癌症患者卻用樂觀的力量戰勝了疾病,戰勝了自己。

更多的時候,人們不是敗給外界,而是敗給自己。俗話說“哀莫大於心死”,絕望和悲觀是死亡的代名詞,隻有挑戰自我,永不言敗者才是人生最大的贏家。

戰勝自己就是最大的勝利。與其說是戰勝了疾病,不如說是戰勝了自己。工作不順利時,我們常常會找種種借口,認為是領導故意刁難,把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交給自己;認為最近健康狀況欠佳,才導致效率不高……心想偷懶,還把偷懶理由正當化,總認為期限還有三天,明天、後天拚一下,今天不妨放鬆一下。

實際上,戰勝困難要比打敗自己相對容易,所以有人說:“我”是自己最大的敵人。

人與人之間,弱者與強者之間,成功與失敗之間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意誌力量的差異。人一旦有了意誌的力量,就能戰勝自身的各種弱點。

在逆境中選擇微笑,在微笑中走出逆境

人們都希望自己的生活中能夠多一些快樂,少一些痛苦,多些順利少些挫折,可是命運卻似乎總愛捉弄人、折磨人,總是給人以更多的失落、痛苦和挫折。

記得有這樣一則故事:草地上有一個蛹,被一個小孩發現並帶回了家。過了幾天,蛹上出現了一道小裂縫,裏麵的蝴蝶掙紮了好長時間,身子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來。天真的孩子看到蛹中的蝴蝶痛苦掙紮的樣子十分不忍。於是,他便拿起剪刀把蛹殼剪開,幫助蝴蝶脫蛹出來。然而,由於這隻蝴蝶沒有經過破蛹前必須經曆的痛苦掙紮,以致出殼後身軀臃腫,翅膀幹癟,根本飛不起來,不久就死了。自然,這隻蝴蝶的歡樂也就隨著它的死亡而永遠地消失了。這個小故事也說明了一個人生的道理:要得到歡樂就必須能夠承受痛苦和挫折。這是對人的磨練,也是一個人成長必經的過程。

人生在世,誰都會遇到厄運,適度的厄運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它可以幫助人們驅走惰性,促使人奮進。因此厄運又是一種挑戰和考驗。我們的生活因厄運變得豐富而多彩,我們的性格因坎坷而錘煉得成熟。厄運來臨——與厄運挑戰——在戰鬥中升華自己,這就是逆境與厄運的意義所在。

人生重要的不是擁有什麼,而是經曆了什麼,任何坎坷的經曆都是一種寶貴的人生財富。

英國哲學家培根說過:“超越自然的奇跡多是在對逆境的征服中出現的。”關鍵的問題是應該如何麵對厄運與不幸。

最高的境界是在逆境中學會微笑。

要在逆境中學會微笑卻相當不易……挫折,成功,失敗,有幾個人能看透?又有幾個人能夠做到從容?

逆境中的微笑可以讓人心平氣和,不急不怒,能讓人仔細分析所處困境,理清思路,找出解決辦法,順利渡過難關。從心理學的角度來講,不利局麵下能保持微笑會給競爭對手以極大的心理壓力,此時的微笑會讓對手心驚膽戰,不寒而栗。順境中的微笑也可以讓人保持心態平靜,戒驕戒躁,可以讓人看清鮮花叢中的荊棘,看到陽光道上的陷阱,使人頭腦清醒,繼續勇往直前。

不論陰雲密布,不論陽光燦爛,都讓我們時時刻刻保持微笑。微笑是如此簡單,人人皆有;微笑是如此重要,可以冶心;微笑是如此有益,助人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