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67章 競爭心理學——攻城為下攻心為上,以智鬥力坐擁成功(1)(1 / 3)

自然和社會都是充滿競爭的,原始自然“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當今的市場競爭,對於許多行業來說,已走出了“戰國時代”,取而代之的是競爭者之間更加理性的競爭。現實生活中,競爭無時不在,但這不應該成為一味地相互攻擊、相互傾軋的理由,如果我們多一份關愛、包容與謙讓的話,不僅能夠成全別人,還能夠成就自己,達到雙贏的目的。

成功之花在競爭中盛開

一個人在平等的競爭中,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能夠極大地發揚自己的創新精神和奮鬥精神。因此,競爭可以成為催人上進,促人前進的有效動力。在心理學中競爭被視為能激發一個人自我提高的一種動機形式。

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獲得者羅歇·吉耶曼和安德魯·沙利持續22年的競爭就是一個生動的事例。

沙利是波蘭出生的美國科學家,吉耶曼是法國科學家。1955年,他倆不約而同地宣布了一個相同的基本發現——主張首先從下丘腦分離出垂體釋放的“促皮質素的下丘腦因子”(CRF)。以前,他倆是在互不知道的情況下進行這一研究的,從此,一場分離CRF的競爭開始了。他倆誰都不甘落後,誰都想領先分離出CRF。經過持續22年之久的你追我趕和不斷奮鬥,雖然他倆都沒有分離出CRF,然而,沙利首先分離、合成了“促甲狀腺激素釋放的下丘腦因子”(TRF)和“促黃體生成激素釋放因子”(LHRF),而吉耶曼卻領先分離、合成了“生長激素釋放抑製因子”(SRIF)。他倆的這些科研成果,證實了腦激素的存在,不僅為控製某些重要疾病開辟了新的道路,而且為找出控製人口的安全方法提供了可能,成為神經內分泌學史上劃時代的裏程碑。鑒於這一係列重大成果,他倆榮獲了1977年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他倆的激烈競爭,結出了豐碩的成果。

由此看來,有人把競爭比作人才成長的催化劑、加油站和壓力器,是有一定道理的。

機遇之花在競爭之中盛開。當你獲得一次競爭還可以給你獲得一次可貴的機遇。失敗了,你可以積累經驗,從頭再來,成功了,你的信心會更加強盛。

競爭意識比較強的人,勇於投入競爭,積極從事各項具有競爭性質的活動,競爭對於這種人的激勵作用往往比較大,它可以進一步促使一個人確立目標和誌向,增強自身的活力和動力,縮小自己能力與目標之間的差距,而且容易感到生活富有生氣,奮鬥充滿樂趣。相反,一個競爭意識比較弱的人,或者是一個害怕競爭的人,往往會把競爭中一時的勝負看得過重,不容易理解“勝敗乃兵家常事”的道理,更缺乏把失敗看作成功的先導的胸懷,一旦遇到挫折,就想從該項活動中退出去。

當然,現在社會上有些人為了在競爭中取得勝利,不是通過正當手段,采取營私舞弊、借助權力、拉幫結派等不正當手段,這當然是一種錯誤的動機和行為。這種行為,使競爭變成了不平等,競爭的結果也就失去了真正的價值。這種動機使競爭者變得卑劣和低下,它即使讓你獲得一些暫時的機遇,取得一些成就,但是肯定不會有好的結果,因為這樣越走越遠,終究要將一個人推入歧途。

主動進攻是競爭的第一謀略

在處理世事上,與其逃避,不如麵對,有些事情你終究需要麵對的;與其消極,不如積極,積極能夠更多帶來意外;與其被動,不如主動,主動能夠給你的生活帶來更多的生機。

有這樣兩個截然不同的故事:

有位極具智慧的心理學家,在他的小女兒第一天上學之前,教給寶貝女兒一項訣竅,足以令她在學校的學習生活中無往不勝。

這位心理學家開車送女兒到小學門口,在女兒臨下車之前,告訴她在學校裏要多舉手——尤其在想上廁所時,更是特別重要。

小女孩真的遵照父親的叮嚀,不隻在內急時記得舉手;老師發問時,她也總是第一位舉手的學生。不論老師所說的、所問的她是否了解,或是否能夠回答,她總是舉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