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70章 財富心理學——心懷世界,財富就在你家後院(2)(2 / 3)

麵對財富和富人,一般人無非有這三種心態:一是仇富,這是一種有害無益的心態,既有害於自己,又無益於社會,最要不得;二是羨富,這是一種無害有益處的心態,有利於形成健康的財富觀,也有利於培養正確的創富理念;三是創富,這是一個現代人應當具備的品質。如果一個人隻知仇富,而缺乏創富觀念和創富行動,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拋棄你對富人的偏見吧!不要仇視富人。如果你認為某些富人取財無道、為富不仁,隻需告誡自己不要與他們同流合汙,遠離他們就是了。

記住:與其仇富,不如羨富;與其坐而羨富,不如起而創富。仇富是歪道理,羨富是軟道理,而創富才是硬道理。用你紮紮實實的創富行動,為自己,也為那些曾經小瞧你的富人爭一口氣吧!

最會賺錢的人也是最會花錢的人

大多數人對於有錢人怎麼花錢的問題特別感興趣。當然有錢人也分很多種,在普通人的印象裏,基本上劃分為兩類,其中一類是揮霍型的富人。因為他們有錢,所以從不擔心自己是否有足夠的錢去揮霍,他們消費僅僅是依據自己的喜好,甚至會憑借自己的衝動,可以說沒有一點意義。

有這樣的一個故事:一個哲學家被邀請去參觀一個有錢朋友的新居。當他走進朋友富麗堂皇的新居內,問他的朋友為什麼把客廳設計得這麼大時,朋友說:“因為我支付得起。”當走到朋友的臥室的時候,哲學家又問:“臥室也要這麼大?”朋友還是說:“因為我支付得起。”哲學家笑了,指著朋友頭上的帽子說:“那你今天戴的帽子實在太小了,你應該戴一頂比您的腦袋大十倍的帽子,因為您支付得起。”

另一類人則是吝嗇型的富人,他們不但對別人吝嗇,對自己也是能省就省。

其實,大部分普通人扭曲了有錢人的行為。大多數的有錢人都不會這麼做,他們能夠擁有今天的財富,勢必說明他們有一定的理財頭腦,很會花錢。既能滿足自己的需要,也不會無緣無故浪費錢財。

事實上,學會理財,是成為有錢人的一個必要條件。世界上最會賺錢的人,也是最會花錢的人。精打細算,不亂花錢,能夠正確的管理自己的經濟,這是有錢人的看家本領。

同一個道理,窮人之所以在經濟上失敗,很重要的原因在於他們忽視了管理自己的經濟的重要性。窮人或許在經濟上困窘,同時又找不到擺脫困窘的辦法,所以窮人對於自己的處境很無奈,與此同時,他們又不願意被別人看出沒錢,因此窮人往往更容易擺闊。窮人越是沒有錢,就越是愛要麵子,所以當他們麵對一件商品時,在虛榮心的驅使下,往往會較少地去考慮自己是否足以買下這件商品而不至於影響自己的生活,他們會屈從於虛榮而勉強買下商品。這在社會上產生了一種奇怪的現象:越是沒錢的窮人,越不喜歡廉價的商品,即使商品的性能很好,也正符合他們的需要。於是越窮越擺闊,越擺闊就會越窮,形成了一個貧窮的惡性循環。

可能因為很多物質生活無法滿足,窮人就會將生活看作是一件苦差,不停地抱怨他們每天辛勤工作,換來的卻僅僅是維持溫飽。這種心理上的壓力會導致他們沒有計劃地亂花錢,以滿足他們生活中的不滿足,從而陷入更深的債務之中。

再看那些有錢人,他們對如何消費有著很明智的看法,對資金的來源和用途有著合理的規劃,或許他們一次性得會花很多的錢,但是他們清楚這錢是如何花掉的,會換來什麼樣的享受。這種思維方式對一個人的資金積累有著積極的作用。

肯尼迪家族是在政治上的名門望族,但這種政治上的成功是以經濟上的成功為基礎的。他們從愛爾蘭移居到美國的時候還是一貧如洗,但是僅僅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就成為美國有名的富裕家庭,他們取得成功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麵,就是他們善於理財,善於管理自己的經濟。每個星期,老肯尼迪都要給孩子們平均數量的零用錢。孩子們可以在這個範圍內自由支配。如果想要買自己喜歡的商品,而錢又不夠,他們也不能向家裏要,而隻能通過幾星期的節約積累,攢夠需要的數目。通過這種方式,老肯尼迪教育孩子們這樣一種思維:要珍惜每一分錢,合理的分配每一分錢。老肯尼迪還會在周末召開家庭會議,在這個會議上,孩子們要彙報自己都把錢花在了哪裏。毫無計劃花錢的孩子會被減少下周的零用錢,而哪些合理運用零花錢的孩子則會受到金錢上的獎勵。

肯尼迪家族的理財思維是成功的:花錢要明確資金的去向和用途。合理管理你的小經濟會使你有意外的收獲。

一位很有錢的猶太商人在一家銀行申請貸一筆款。貸款處負責人很納悶,但還是非常熱情地表示歡迎。不過猶太商人借款的數額讓他更吃驚了:隻借100美元。看到貸款處負責人的神情,猶太商人問能否借貸。並向他出示了大約100萬美元左右的個人資產作為證明。貸款處負責人表示可以進行借貸,不過懇請猶太商人解釋一下為什麼隻貸100美元。猶太商人笑了:如果他向銀行貸款,就可以將這些票據作為擔保物放在銀行裏,這樣他除了交納100美元借款的利息外,並不需要向銀行交納保管票據的費用。如果將這些票據存放到出租保險箱的公司裏,租金反而很高。聽到這裏,貸款處負責人恍然大悟,有錢人果然有有錢人的經濟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