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這一路被孫堅打得夠嗆,一路逃,馬不停蹄地跑進了長安。他一進長安城,就把一個人拖出去砍了解氣。
知道這人是誰不?他就是當年曾經征召董卓的張溫。
當初,孫堅是張溫親自向靈帝劉宏點名推薦的參謀。那時,孫堅就強烈建議張溫把董卓殺了,張溫偏不聽,現在肯定後悔了,可是什麼都來不及了。
然而,董卓剛殺了張溫,氣還沒消,更來氣的事情又衝他來了。
董卓撤退時,就曾經吩咐朱俊留守洛陽。可我們都知道的,朱俊跟董卓不是同一條道上的。董卓前腳一走,朱俊後腳就跟關東諸位英雄對上暗號了。
但是後來朱俊認為,洛陽城都被董卓燒得不成樣了,再回來也沒意思了,於是就移師他處去了。
說到朱俊,不得不說另外一個人。這個人當然就是皇甫嵩了。
當時,董卓一紙詔書,皇甫嵩不聽諸將意見,進洛陽城了。果然不出眾人所料,他一進洛陽城,就被董卓扔進了監獄,準備誅殺。
在關鍵時刻,皇甫嵩的兒子皇甫堅壽,因跟董卓關係較鐵,跑去求情,皇甫嵩才沒有被殺。於是,王允率領眾人去長安時,皇甫嵩也隨軍去了,還被任命為中丞禦史。
董卓到長安城時,皇甫嵩曾出來迎接,董卓還當眾笑道:“義真,你怕我不?”
皇甫嵩笑,謝罪。一笑恩仇滅,董卓就此放過戰神。
此時,孫堅追殺,朱俊造反,這些對董卓來說,其實都不算什麼。最讓他感到害怕的是,整個漢朝,從上到下,從洛陽到長安,都彌漫著一股強烈的反董氣息。
這點不用詳細證明,董卓隻要把鼻子朝天上嗅嗅,都能聞到幾成火藥味。
而事實也證明,董卓的鼻子是很靈敏的。為了確保他的人身安全,他特意把義子呂布安排在身邊當保鏢。
隻要有呂布的地方,就有安全感,果然如此嗎?
董卓並不知道,世界上最危險的地方,恰恰是最安全的,最安全的亦是最危險的。他更沒想到,最後要他命的不是別人,而是以之為安全感的呂布。
呂布?
是的,呂布。
諸位別以為呂布跟著董卓覺得日子很快活。其實都沒人知道,伴君如伴虎,呂布伴著這麼一隻董老虎,日子是很難過的。
比如說吧,有一次董卓跟呂布說話不合拍,老董竟然拿槍扔呂布,幸虧呂布武藝過人閃過了,並當麵謝罪,才算躲過一劫。
對於董卓來說,這都是小事。可呂布心裏不是這樣想的,此時他心裏裝的全都是鬼呢。
事情是這樣的,呂布暗自跟董卓的一個小妾私通了。呂布無法確定這個事董卓有沒有發現。但是董卓當著眾人扔他一槍,讓他心生暗鬼,於是在想,老董是不是發現他的奸情了呢?
呂布無法判定,所以心裏一直特別緊張。要知道,紙是包不住火的,終一天要被董卓發現了,那怎麼辦?
老實話,呂布也不知道怎麼辦。
可這時有人說,要解決這事很簡單。
說這話的人是司徒王允。別以為王允很聽董卓的話,召之即來,從沒有插過一句嘴。事實證明,咬人的狗是不亂叫的,而王允就是一直隱藏在董卓身邊的咬人的狗。
王允到長安後,早就秘密聯絡各方,準備拆老董的台。但是他們討論了很久,卻沒有找到合適的方案。
直到呂布的出現,讓他燃起了希望。
呂布被喻為三姓家奴,具體是哪三姓,到這裏諸位應該都明白了。一個是丁原,一個是董卓,第三個就是王允了。王允對呂布很好,特別的好,好得不得了。好得野史都以為他們倆是義父義子。
現在明白了吧,王允待呂布好,都是陰謀的好,有目的的好。有一次,呂布跟王允聚會,說董卓是怎麼發脾氣,拿槍扔他的。王允一聽,笑了。
他知道,機會來了。
五、刺董
王允的一生,就像一張茶幾,上麵擺滿了杯具(悲劇)與洗具(喜劇)。多年以前,他好大節,渴望立大功。跟宦官張讓纏鬥時,都不知道死字怎麼寫。今天,誰也沒想到,這麼一個視死如歸的人,竟然投了奸雄董卓,乖得像一隻貓。
是的,王允變了,但不是性格變異,而是變了人生技術。
他跟董卓合作,都是裝出來的。這是王允人生技術中的重大飛躍。他好話說盡,馬屁拍遍,終於取得了董卓的信任,把長安城的大小之事全交給他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