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進入職場的每個人都要首先認清自己,不能過高或過低地評估自己,隻有找準自己的職場定位,才能做最好的自己。我們都會羨慕比爾·蓋茨,但是,現在我們要了解自己的實力,知道自己不可能達到他那個地步。因此,我們不如學會放輕鬆,學會享受現在的狀態。
每個人都在社會中扮演著自己不同的角色,當進入職場頭三年的新人被他人領導和指揮的時候,難免會想,如果我是他,如果所處的位置作一個改變,那是不是自己就會感覺到快樂呢?
實際上,隻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才能真正地找到快樂,也才能真正地有益於自己職場的發展。
案例
公司上下都認同劉先生對工作的努力,他工作的認真和嚴謹成就了他個人的品牌。但同時,他不會逼迫自己一定要做到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他隻會找準自己的位置,用心工作,其餘的時間,就可以安然地享受生活了。
所以,在他的客廳裏看不到堆積如山的公文,卻能看到樂譜與薩克斯隨隨便便放在餐桌上,樂譜的內頁折在他最喜歡吹奏的那一頁。平時,除了總是帶著的籃球之外,他的車廂裏又增添了一副高爾夫球杆。他不再忙忙碌碌,四處奔忙。他把一份清醒和自信當做了給自己最好的禮物。
對於普通人來說同樣如此,做適合自己做的工作而功成名就,不僅是個人的榮耀,也是企業的驕傲。而有時人的欲望同樣是無止境的,有的人明知自己沒有強的能力卻被個人欲望或感情所驅使,去從事一件不合適的工作,那麼他失敗的概率一定很大。一旦失敗,不僅個人受損失,也會牽連到周圍的人,進而影響整個企業。因此,隻有那些找到自己位置的人,才會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才是真正對自己有益的。
在工作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之後,隻要認定那是你要做的事,就應立刻采取行動,而不必等老板作出交代。
不要以薪水為尺度提供你的勞動。一個以薪水為個人奮鬥目標的人,是無法走出平庸的生活模式的。也不會有真正的成就感。讓我們看看那些找準位置,在職場將自己的能量發揮到極致的成功人士,他們在沒有看到優厚回報時,是否還繼續從事自己的工作?
答案就是:絕對是!想要三年後攀上成功之階。最明智的方法就是現在立即找準自己的位置,全方位做好自己所從事的工作,回報自然就會尾隨而至。
而且,一個人如果能在公司找準自己的位置,不但能夠得到回報,還會收獲開心。因為不僅是老板,就是同事也會喜歡你、接受你,這樣,你的發展機會就會更大。畢竟,現在對於大部分公司來說,既能幹又忠誠的職員實在是比管理者的數量還要少。“物以稀為貴”,找到自己的位置,也許,這就是你的機遇!
時刻充電,投資自己是最明智的行為
某著名人才網站曾針對公司職員進行過一次詳細的調查,他們發現,大多數職場員工都會在工作兩三年之後,進入自己的一段職業枯竭期。這個階段的主要表現是:
一、厭倦感:重複勞動的枯燥,以及煩瑣的工作壓力讓自己厭煩,工作愉悅感消失,很想長期休息和放鬆一段時間。
二、掏空感:體內像被掏空了一樣,積累的知識感覺不夠用,遇到高難度工作時,腦海會有空白的感覺,反應變慢,偶爾會有手足無措、不知如何應對的體驗。
三、危機感:相對於同事的競爭力逐漸消失,常擔心在公司的地位是否穩固,對上司的情緒越來越敏感,以致變得神經質,總感覺上司對自己越來越苛刻,好像在監視自己,隨時準備把自己解雇,並因此而失眠。
這種問題經常會出現在職場中,要解決它的最好方法就是通過培訓或充電的方式,讓自身能力得到新的提高,跳上新的台階,產生新的自信,這樣才能重新激發工作的欲望和競爭的動力。對於很多在職場忙於工作、忙於賺錢的人來說,應該思考這樣的一句話,這是一句意大利的諺語:讓金錢成為我們忠心耿耿的仆人,否則,它就會成為一個專橫跋扈的主人。
你是金錢的主人還是金錢的奴隸呢?就職業投資來說,投資自己才是最好的投資。努力讓自己的能力得到提升,自己的收入才會持續增加。充分擴展和利用自己的經驗、技能、知識、人脈等資源,才能在此基礎上取得職業的成功。
而且,要注意“隨時”充電,這種充電的目的一般有兩個:一個是為了在自己行業內繼續發展;一個是為了轉行到比較好的行業。無論是哪種,都需要有一種付出的意識,而且還要驅除急功近利的心理,用正確的心態看待自己的付出。
案例
G是一家報社的記者,工作和收入都相當穩定,可是,他卻作了一個讓同事們大跌眼鏡的決定——出國留學。大家不能理解的是,為什麼工作多年之後,G選擇自己花錢出國。
G卻有自己的想法,他在一個崗位上工作了三年,發現自己對待很多新聞的態度及感觸,都不如自己初出校門時那麼敏銳,而且,對工作也有了倦怠的感覺。雖然他賺了一些錢,但這不是他工作的終極目標,他渴望突破,渴望有新鮮的知識和文化注入自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