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通脹時代,如何保衛你的財富——投資理財中的通脹心理學(4)(1 / 2)

從李小末的事跡中可以看出:不論任何時候,每一分錢都不能因為“小”的理由而被浪費,隻有將每分錢花在刀刃上的人,才能夠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在當前這個通貨膨脹的年代,我們更需要學會節省的理財方式,重視每一分錢,千萬不要因為細小的浪費導致自己蒙受不必要的損失。那麼,我們如何才能夠成為一個重視“小錢”的理財者呢?

通脹年代讓自己成為一個重視“小錢”的理財者的第一個方法:錢無貴賤亦無大小,隻有驅除大腦中輕視“小錢”的錯誤思維,才能夠成為一個重視“小錢”的理財者。

很多人不重視“小錢”與通貨膨脹並無多大關係,因為他們從懂得花錢開始就基本上不注意“小錢”,沒有養成節儉的習慣。在他們覺得一塊錢是“大錢”的年紀他們看不起一毛錢,在他們覺得一百塊錢是“大錢”的年紀他們覺得一塊錢是“小錢”——這是他們財務緊張的最主要原因。

這種思維不但是錯誤的,而且是非常可怕的——當他們擁有一個億的時候,是不是一百萬也就隻是一點“小錢”?

在當前通貨膨脹的年代中,我們可能沒有被高物價給壓倒,但最終卻可能被看似不起眼實則很重要的“小錢”給壓倒。要知道,“大錢”是由“小錢”積累起來的。對於每一個人來說,迎戰高物價不但要學會理財,更要學會省錢,重視每一分錢的作用——積少成多,隻要你不亂花錢,不輕視“小錢”,你就會成為一名重視“小錢”的理財者,並很有可能依此成功戰勝通貨膨脹。

通脹年代讓自己成為一個重視“小錢”的理財者的第二個方法:學會滾雪球。

很多人之所以不重視小錢,是因為他們總是非常“豁達”,覺得自己從不缺“小錢”,也看不起“小錢”,或者覺得不舍得“小錢”,哪有大錢呢?而在執行的過程中他們往往是拋棄了“小錢”卻沒有換回大錢。

這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不懂得有一種理財方式就好像滾雪球——理財就像滾雪球一樣,想要把雪球滾得越來越大,隻有不斷地積少成多,才能讓“小錢”變成“大錢”。

滾雪球並不是說要把每一分錢攢起來,而是積累到一定的數額後,選擇合適的理財方式進行投資。如購買貨幣基金等。換句話說,滾雪球就是用“小錢”賺“大錢”——學會投資,懂得投資,你就能夠成為一個滾雪球高手。比如“世界股神”巴菲特,他就是一個滾雪球的高手,他從來不會將自己手頭多餘的錢閑置起來,隻要手頭有多餘的錢,他就會去投資。

同樣,在今天這樣一個通貨膨脹的年代中,我們更應該向巴菲特學習,善於將手頭多餘的錢投出去,哪怕是“小錢”,隻要你能夠投資在擅長的領域內,就很有可能讓“小錢”滾出“大錢”來。

6.通脹來襲,我們該怎樣理財

一直以來,習慣了儲蓄的中國人總是將貸款看做一件迫不得已才會去做的事情——中國人習慣了獲得利息,而不習慣於付出利息。我們的這個習慣並不是不好,隻不過得看在什麼情況下去做。如果是在通貨膨脹的“負利率”環境中,我們再將自己的錢存銀行,那麼這就是一種很讓人不能理解的行為了——“眼睜睜看著自己的財富縮水,卻一副視若無睹的樣子”。

當通貨膨脹的陰霾已經給我們的生活籠罩上一層陰影的時候,我們就應該趕緊做出改變——你不能夠改變“負利率”的社會環境,但是你可以改變你的理財方式——學會貸款,用銀行的錢來抵擋高物價。

市民孫百惠在一家商場做客服部主管,月薪3000元左右,丈夫在一家五金公司做銷售,月薪在5000元左右。2010年初的時候,孫百惠和丈夫商量之後,決定購買第二套房子——想依靠房產升值來穩定家庭收入。在經過一個多月的忙碌之後,孫百惠夫婦買了一套房子,首付40萬元,貸款70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