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7
劉經理並沒有因為個人的恩怨而疏遠我,相反他幫我介紹了一個做二手印刷機買賣的朋友。通過這層關係,軒科供了一台1995年產的羅蘭五色700印刷機,這台二手印刷機價值三百八十萬,首付一百萬,然後以工廠名義擔保月供二十萬。這台機器的引進全靠劉經理的幫忙和李海的果斷。
印刷機的引進,使工廠的整體實力提高了一個檔次,剩下的就是怎麼爭取更多的訂單。李海聽從了我的意見,在接工廠現有的訂單外,還接同行的加工單,價格上給予優惠。這個業務方式隻是暫時的,長遠發展還是要靠終端客戶來支持。我從東莞的一家大型工廠重金挖來了一個技術非常好的印刷師傅,委托他做印刷經理。
李海很虛心,兢兢業業地打理著工廠的生產,黃梅做了工廠會計,李海的妹妹做了工廠的出納,汪鋒任工廠的副總,我隻抓業務,不過問生產等其他事情。李海全盤管理工廠,不但要抓工廠的生產,也要管理工廠的總務等一切事物。
我和李海的壓力都非常大,李海經常等到工廠所有的人下班後,還要到工廠視察一番,作為一個投資的老總能做到這些,使我非常感動,發誓一定要更加勤奮,爭取早日讓工廠的生意紅火起來。
我有個習慣,一般晚上十二點後我不再處理工廠的任何事情,早上不到九點我是沒辦法起床的,但是白天我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當中。和我相比,李海很好學,白天他基本上堅守在生產的第一線,虛心地學習印刷知識,夜晚他總結分析,怎樣提高產能和效率,怎樣減少浪費和損耗;大家都已進入夢鄉,他的燈還亮著,還在看印刷或者管理方麵的書籍。
隨著時間的流逝,工廠的生產漸漸走上了正規化,而業務這邊卻還沒有打開市場,周圍開始傳來不和諧的聲音。
李總廢寢忘食,韓總卻遊手好閑,兩個人的差別真是太大了;
李總巨額投資,韓總的投資少,看樣子李總這次栽了啊;
李總是個幹大事的人,雷厲風行,以身作則,而韓總懶懶散散,隻停留在以前的榮譽中;
李總這邊的生產管理得越來越好,韓總那邊的業績卻沒見起色,真懷疑韓總的能力……
工廠裏什麼樣的聲音都有,甚至開始傳出我蒙騙李海的傳言。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是否是我這段時間不夠努力,不夠用心。我心裏清楚,印刷是一個需要開發過程的行業,不是像賣白菜,隻要你的價格合適,就會馬上有人掏錢購買。客戶從認識到接受需要一個過程,也許這個過程是一個月,也許是一年,兩三天是根本拿不下一個客戶的,就是拿下,我們也懷疑這個客戶以後的付款誠信。
我沒有理會這種聲音,還好李海也是一個很理智的人,他從沒跟我討論過業務方麵的事情,他給予我更多的是信心和支持,作為創業的兩個夥伴,我對李海給我的信任非常感動。
接著,我開始失眠,開始為工作焦慮不安,回到家中我也是心事重重,再也沒有當初的那種興奮。父母看到我這個樣子非常擔心,母親又開始責備黃梅沒有在工廠照顧好我。每當這時,黃梅都是默默地走開,低著頭開始做家務。我總是在和母親單獨相處的時候勸說她寬待黃梅,不要讓她傷心: "媽,有什麼事情可以直接和我說,黃梅是兒子將來要娶的老婆,也是您將來的兒媳。現在還沒有嫁過來,就讓她感到不高興,她會害怕嫁給我的,兒子將來會後悔一輩子的。"而母親總是說會改會改,她這樣做也隻是愛我,希望我能快樂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