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 章 想種馬鈴薯(1 / 2)

在宋立夏的記憶裏,是沒有土豆的。

土豆又叫馬鈴薯,原產熱帶美洲的山地,16世紀傳到印度,繼而傳到中國,這個時代可能再過一段時間,也會普及,不過,宋立夏不介意做第一個種土豆的人。

這東西喜冷涼幹燥氣候,適應性較強,以疏鬆肥沃沙質土為宜,生長周期短但是產量高,而且還能作為主食,最重要的是,好吃!

你要說折耳根有人不喜歡吃,那土豆有幾個人不喜歡的?宋立夏前世活了近三十年,身邊就沒有人是討厭土豆的。

可是怎麼把這個東西變出來呢。

宋立夏一邊想,一邊跟上宋家父子二人的步伐,向著山裏走去。

第一次遇見野生金針菇的位置,又長了一些菇子,宋小寒眉開眼笑的采了起來,宋大明也是。

宋立夏雖然已經沒有第一次那種驚喜感,不過這可都是錢呀,很難不喜歡的呀。

於是,三人又采到了一筐,至少能值五十文,這對於他們來說,已經是一筆巨款了。

滿滿一筐菇子在背簍裏躺著,金燦燦的鮮嫩模樣,很是喜人。

“你們兩個倒是個會找地方的。”

宋大明背著背簍走在前麵,兩個小的跟在後麵,找了隱蔽的位置藏起來,然後才繼續探索。

有宋大明在,他們就可以往大山裏麵再走走。

“爹,是我姐眼神好,我以前來就沒見過。”

宋小寒這會兒,已經忘了剛剛折耳根的事兒,有了菇子,誰還吃那個臭腳菜呀!

“這可是我們一起發現的,你以前可能沒注意到。”

宋立夏也不邀功。

畢竟這都是係統的功勞,要是沒有係統提示,那山溝又在背陰麵,宋立夏也發現不了。

“那個位置是不好找,我們每次都給它留一點,可不能采幹淨了,要不然以後就不長了。”

宋大明拿著柴刀在前方開路。

“前方二十米,發現野生葛藤。”

小p。

嗯?剛剛發現折耳根的時候,你怎麼沒有提示?宋立夏也來不及問,眼睛就開始到處瞄。

《本草綱目》記載“葛,味甘,性平,無毒,主治小兒腹瀉,葛根是陽明經藥,兼入脾經,脾主肌肉,解酒毒。

葛根原產地就是中國人,是一種十分粗壯的藤本植物,葉子小,深綠色,長大了就沒了,地下根莖可以食用。

“爹,你看!”

宋立夏指著宋大明的手邊。

“呦,好像是葛藤。”

宋大明定睛一看。

“你這丫頭,果然眼尖,我這都走過來了,竟然都沒有發現。”

宋大明喜出望外,用柴刀砍了一下藤條,確定了就是葛藤。

這東西天生地養,山裏最多了,不過近處的常有人走動,已經被挖得差不多了,隻有這深一點的山林,還沒被挖完。

葛根要三五年,地下塊莖才會膨大可以收獲,等待時間太長,又麻煩費神,所以並沒有人種植,就一直是天生地養的。

“爹,你可沒我姐眼神好。”

宋小寒一想到美味的葛粉羹,口水都快流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