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0章 談判過程中的技巧(11)(1 / 2)

一般來說,人總是有麵子觀念和自我形象觀念。麵子觀念是指希望別人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即一個人想被公眾認為是什麼樣的人。保全麵子就是要確保已經設計好的形象不受損害。這種形象包括聲譽、價值、尊嚴和尊重幾個方麵。自我形象是指一個人私下裏認定的自己的形象,即自己認為自己是什麼樣的人。這個概念專指你本身的能力、價值和作用的自我評價。

如果是在一個公開會議上當著眾多人的麵,一方對另一方有同樣的侮辱性攻擊。這時,對方的麵子觀念、自尊心都會受到傷害。他可能自言自語地說:“這可惡的家夥不回敬他,還會以為我軟弱可欺呢。”第二天攻擊的一方也覺悟了,請求對方的原諒,結果會怎麼樣呢?一方的道歉很可能遭到拒絕。不僅因為另一方的自尊心受到傷害,而且因為攻擊是當眾進行的,而攻擊人卻試圖私下了事。

人們總會竭盡全力避免丟麵子。在人身受到攻擊的時候,都會表現出非凡的能力來保護自己,甚至采取極端和暴怒的行為,所以要避免可能使人公開難堪的事。

一次談判,往往是許多談判人員的聚集。在這樣的公眾場合,同樣的每個人都會有麵子觀念和自我形象意識,如果公開奚落對方,對對方進行人身攻擊,造成了緊張、對峙的氣氛不說,引起對方對抗的行為,將會直接導致談判的失敗。在這種情況下,再重新打開談判的大門的機會幾乎接近於零。

另一方麵,對任何談判對手進行諷刺挖苦、責難辱罵,都是沒有修養、極不道德,甚至是極其卑劣的表現。這種人身攻擊除了說明談判人員沒有修養外,也不能解決任何實質性問題。相反,對他人的人身攻擊,不僅會失去他人的好感和信任,而且還會給談判設置障礙或給日後雙方的交往罩上一層陰影,更可能會使談判完全破裂,雙方成為仇敵。

對事不對人是談判過程中要切記的一項重要原則,也是避免人身攻擊的有效手段。談判是一項合作的事業,客觀公正、人事兩分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礎,也是談判者修養素質的體現。作為一個具有戰略眼光的談判家,他不僅應該具有一種兼容包含的胸懷,更應該具備一種高屋建瓴的睿智。他永遠著眼於長遠,著眼於未來,而不僅僅是把目光局限在一錘子買賣上。他所追求的是一種長期的合作關係,一種共同承擔風險的氣度。因此,在談判中應非常注重建立和維護雙方的友好關係,把爭論和衝突的焦點集中在“事”上,所要解決的是“問題”的本身,而不是“人”本身。

將人和問題分開

由於談判時有人為因素存在,當事者之間的關係會對討論的實質產生微妙的影響。也就是說,不論是說的一方還是聽的一方,都很容易將人際關係和具體問題聯係在一起。因此,在人際關係很複雜的情況下謀求解決問題,應從“看法、情緒、溝通”三個方麵進行思考,這會有很大的幫助。但要注意,談判的時候,不僅要撇開對方的人為因素,同時也不能忘記處理自己的人為因素。下麵介紹有助於排除對方的人為因素,而且對於處理自己的人為因素有很大幫助的幾種方法。

一、說話要有目的

有時,造成困難的並不是溝通不足,而是溝通過度。當對方的情緒激動或看法偏激時,最好暫且不要全盤托出自己的想法。有時候,你已經充分表達了自己的讓步,卻反而難以得到對方的妥協。因此要注意:在進行重要的談判之前,必須先認清自己要傳達給對方的是什麼,以及期望與預測對方會有怎樣的反應,然後再考慮該怎樣發言、說話的目的是什麼。

二、切實了解對方

通常,人們隻看到自己想看的一麵,在許多詳細的資料中,往往隻選出與自己看法相吻合的資料,然後以此為核心,完全無視自己可能是錯誤的先入為主的觀念,甚至於扭曲事實,排斥與自己的意見相抵觸的看法。可以說,談判的雙方往往都隻看到自己的優點和對方的缺點。當然,站在對方的立場上來看問題是相當困難的,但是隻有具備這種能力才是一個成功的談判者。如果想要改變或影響對方的見解,就必須了解對方。

切實了解對方的看法,並不表示你同意他的觀點,也許充分地了解了對方的想法,會導致修改自己的想法。無論如何不應將這點看做因了解別人的見解所付出的代價,而應視為了解對方的見解所得到的收益。這種了解,不僅可以縮小彼此意見的差距,而且還可以協助你看到新的利益。

1.調查客觀事實

通常,商務談判中發生不同意見,都是因為雙方各持己見所造成的。在這種情況下,當事者往往會考慮對發生的問題進行詳細的調查。在談判的時候,調查客觀事實是十分必要的。因為客觀事實是雙方談判中爭論的關鍵性問題,若雙方都同意就事實解決問題,那麼,調查客觀事實就很有助於談判。

2.讓對方共同參與討論

在一般情況下,從未參與談判的人是不願同意或承認談判的結論或協議的。因此,必須事先確認當事者的意願,再下結論,否則很可能引起對方的不滿,尤其是讓對方同意不利的結論時。在引出結論的過程中,必須讓對方共同參與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