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逵道:“若依太尉,應該如何?我們大軍到此,總不能放任本地百姓不管。”
杜中宵道:“我不想重複前人的錯誤,得一時安寧,遺禍後人。根本上,要想讓這裏安定,還是要編戶齊民,不然終究沒有改變。可一時之間,編戶齊民做不到,那就等一等。這些日子,我們大軍所過之處,除了偵騎之外,都聚在沿路的城池驛館之內,不要去騷擾牧民。有要遷徙的,隨他們去。破大去,一個地方,能容納多少牧民,數字相差不會太多。他們願意把地方讓出來,那就最好。”
趙滋道:“太尉,這些牧民遷往他處,不會占別人地方?”
杜中宵道:“放牧與種地不同,草原不是你家的,你可以放牧,我也可以。到底歸誰,終究是要打過才知道。所以草原民族遷徙,往往會引起連鎖反應,一直到幾千裏外。不像中原種地的,不管是什麼人來了,地還是在那裏,縱然走了也要回來。”
其實中原人也不是走了還回來。從五胡亂華起,衣冠南渡,中原人好多次南下了。但與草原民族不同的是,以前江南未開發,漢人去了開發地方。等沒有空地了,矛盾增多,再想南下可就難了。草原民族的大遷徙,規模或許沒有漢人南下大,距離可遠多了。漢朝開發西域,匈奴西遷,走了怕不有萬裏之遙。
契丹被滅後,宋朝占領契丹的領土,必然會引起大草原的連鎖反應。契丹和奚族西遷,肯定會有一部分融合進韃靼,還有一部分一路向西。最西能到哪裏?知道。
從臨潢府向北,連綿的亞洲大草原廣闊無比,連通歐亞。宋朝向北擴張,必然會導致大量草原民族西遷。原有的草原部族受其影響,到底是把這些人吸收,還是被他們趕得同樣西遷,誰也不清。而且西邊的韃靼正在崛起,發生了這一場變故,誰知道會發生什麼呢。
杜中宵也不清楚。在蒙古興起之前,把草原的格局打亂,宋朝強勢北進,是曆史上還沒有發生過的。蒙古還能不能崛起?這個時候,他們的力量不足,如果西進,誰會倒黴?不要這麼大的力量,曆史上契丹被金滅後,耶律大石帶了少量部眾,就到中亞建立西遼,此時西遷的力量可大得多。他們如果一路向西,中亞的勢力能不能擋住?都是沒有答案的。
搖了搖頭,哪怕加上後世的知識,杜中宵也不出個所以然。宋朝的勢力擴張肯定有邊界,最遠就是把契丹的舊土占領。後邊隨著新鐵路修建,無非是把韃靼等胡族消滅。更遙遠的地方,就鞭長莫及了。
借助鐵路,宋朝當然可以西進。但占了那些地方有什麼用呢?漢人的人口就隻有這麼多,占了地方也無法移民,何必去惹麻煩?曆史已經表明,不是占了地方,那些地方就是你的了。曆史上歐洲國家的殖民擴張,哪怕拋去他們的母國不講,單講白人占住的地方,也隻有北美和大洋州是真正占住了。其他的地方,隨著殖民地反抗,最後還是全吐了出去。單純占地方是沒有用處的,最重要的還是發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