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2章 水乳交融 (1)(1 / 3)

1 燈枯油盡

到2009年5月,國內IPO(首次公開發行)重啟,新股發行機製改革正有序進行,為適應新形勢,海波證券邀集不少業內人士搞一次研討會,探討近期一些熱點問題。研討會如期舉行,會議由海波證券總裁蘇震清主持,他在主席台中間就座,看上去滿麵紅光,就是胖得有點臃腫。江彬以及不少圈內朋友、熟人都應邀來捧場,場麵相當熱絡。餘政憲是這次研討會的特邀嘉賓,他是以國際投行人士身份與會的。

餘政憲已四十多了,早年曾在美國念EMBA,後在華爾街服務過,那時候他吃的是青春飯。

美國華爾街操縱著全世界80%的資金。有最新統計表明:華爾街員工的年均收入約為三十萬美元,而高層的年薪達到八位數。但在天文數字的薪酬背後,這些金領也有常人無法體會的酸甜苦辣。

美國流行這樣一句話:“如果你既不會唱歌又不會打籃球,卻希望過得像明星一樣,你唯一的選擇就是去華爾街。”的確,華爾街上三十來歲的百萬富翁比比皆是。大學本科畢業新生,沒有任何經驗,在摩根?士丹利這樣的藍籌公司可以拿到10萬美元的年薪;即使在稍差一些的小公司,年薪也平均在6.5萬美元上下;如果是商學院的畢業生(MBA),年薪的底線則是8.5萬美元(年終另有11.5萬美元左右的獎金);一個有五六年工作經驗的副經理,年薪一般在50萬到70萬美元之間。而工資並不是華爾街人收入的主要部分,紅利才是大頭,一個頂級分析員年終拿到九百萬美元的獎金並不是神話。

許多精英投身金融業,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金融國際化是大勢所趨,資本流動範圍越來越廣泛,流動速度越來越快;二是金融業在美國是獲利最大的行業,它的淨利潤率普遍在30%左右。這與製造業、零售業和其他產業2%至5%的回報率有天壤之別,吸引力自然非比尋常。

然而在華爾街工作的人習慣說自己“在街上工作”,其中有調侃,也有辛酸。想在華爾街上混出名堂,必須遵循一條不成文的規定——生活和工作不分家,但千萬不能讓人覺得你活得很累。上班時拚命幹,節假日也要跟客戶出去玩,打高爾夫球,開派對,就連結婚紀念日也要奔著跟客戶聯絡感情的目的去。這些“在街上工作”的人穿著講究,談吐得體,全天二十四小時嚴陣以待,往往除了同事和客戶再沒其他朋友。

餘政憲沒來華爾街之前住的是一個小公寓,隻有一個房間,廚房、臥室和客廳連在一起。那時候,他家裏隻有一桌一椅和一部電腦。因為買不起床,他晚上就睡地板,平時唯一的消遣就是去健身房練舉重。在華爾街工作不到三年,餘政憲已經搬進了曼哈頓豪華公寓,在歐洲訂做了成套的家具,而且銀行賬戶裏也多了九百萬美元的存款,但他覺得自己的生活質量倒不如從前了。每天最多睡四個小時,床再高級也沒用,失眠如影隨形,平時根本沒有健身的時間。活得像斯巴達的鬥士,沒有真正的假期,沒有舒適,沒有娛樂。任何時候都不能分心,眼睛裏隻能有工作。

工作最瘋狂的時候,有整整兩年,餘政憲周一到周五在公司做股票交易,周五晚上坐飛機去拉斯維加斯,在賭場裏連賭四十八小時,周日再坐夜間航班回紐約,下飛機後直奔辦公室,開始又一周緊張的工作。他當時處在一種極度興奮的狀態中,金錢的冒險成了一種戒不掉的毒癮。股票交易所在周末休息,賭場是唯一能提供這種冒險刺激的地方。他無法像正常人那樣周末跟女朋友約會,或者陪父母吃頓飯。

走進華爾街的任何一家公司,幾乎看不到五十歲以上的人。華爾街人吃的是青春飯,這裏的工作人員都是二十五到四十歲的生力軍。在“街上”混得好的到了四十歲左右就已經賺夠了,這時候退休,他們完全沒有後顧之憂。餘政憲的工作實在是“苦其心智,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幹到四十歲的時候,他就已經燈枯油盡,無以為繼了。餘政憲這才接受日本大野證券的高薪聘請,重返亞洲,學他哥哥餘政道,做起金融掮客生意。

2 相互吸引

研討會開幕後,主席台上的餘政憲和往常一樣,一坐下就開始用眼睛搜尋女人,男人們似乎都有這種職業習慣。男人對女人的迷戀與女人對時尚的迷戀非常類似,過程更令人陶醉。女人逛商店的過程可以宣泄一種情緒,連生活中的沮喪和挫折也可以用購物來稀釋、化解。她們還為此取了個好聽的說法,叫軟著陸。餘政憲迷戀女人,比女人購物的意境更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