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篇:端午×中秋(1 / 2)

又是一年農曆八月十五, 掛在天當中的月牙兒也成了月餅, 中秋節起源於唐時, 作為中國最為古老的傳統節日之一, 這一天人們往往會選擇一家人湊在一塊以作團聚, 而這新的一年, 距離中秋君成為曆神來說已經是第一千個年頭了。

往年每逢這時, 他都隻會抱著他那隻白毛粉眼的藥郎君一個人賞賞月,喝喝酒。秋季桂花和菊花都開的甚好,雖比不上春天時百花齊放那般熱鬧, 可是也總開得十足雅致風雅,加上中秋君不愛吃甜食,所以甭管是蛋黃餡的月餅還是五仁餡的月餅他都敬謝不敏。

偏偏底下的有些尋常小日子們老喜歡拿些華麗花哨的月餅禮盒來孝敬他老人家, 而每到這個時候, 一向脾氣斯文有禮,性情皎潔如月的中秋君就會頭疼地對著他家毛茸茸的藥郎君抱怨道,

“唉, 誰愛吃這些小娃娃吃的糕餅, 要不是嫦娥娘娘不善廚藝, 隻會做這玩意兒給她夫君吃, 我們哪用每年都遭這罪, 藥郎,你說說咱們要不要同曆師商量商量,這稍稍改改傳統習俗也挺好啊……”

聽見這話, 身為一隻尋常兔子的藥郎君自然是不能張開三瓣嘴去開解他家神君幾句的, 因為他畢竟不是住在月宮的那位會搗藥的藥郎,所以無論中秋君怎樣軟言軟語的哄著他吃些月餅,他都任性地團成一團白球不做理會,見此情形脾氣出了名好的中秋君自然也是不能奈何他的,隻能背著手長歎了一口氣,接著便拎著鋤頭老老實實地給自家藥郎君的胡蘿卜地鬆土除草去了。

同其他曆神不同的是,相比起成天打盹嘮嗑串門子,中秋節的愛好更奇特些,他的一方曆紙中有一塊小小的農田,除卻給藥郎種的胡蘿卜,大多便種些他自己喜歡的各類蔬果。

曆紙中的光陰由曆神自己控製,中秋君往往當日往地裏種下第二天就能吃到自己想吃的下酒菜,而就這麼今天女兒紅配土豆燉牛肉,明天竹葉青配涼拌四季豆這麼養著自己的刁嘴,某一天中秋君正小口喝著自己私藏的佳釀時,忽然就覺得這嘴裏開始乏味起來。

“這桂花釀品起來清甜有餘味,我應該搭著吃點什麼點心來著,唉,讓我來看看小清明送我的青團還有沒有,那個味道倒是蠻不錯的……”

嘀嘀咕咕地爬起來找春天時清明節送給他的青團點心,可是找來找去卻發現除了滿櫃子惱人的月餅其餘什麼都沒有,中秋君越是翻找臉拉的越長,溫潤白淨的臉上都開始出現愁苦的思緒了,而正在他一籌莫展之時,他竟意外地找到了兩隻不知道放在那兒多久的粽子,而等仔細想了老半天之後,中秋節才勉為其難地想起來這是某一個端午節時,端午君作為節禮送給他的。

說到端午君,其實與中秋君也是老相識了,畢竟都是中國傳統節日,沒道理不熟悉彼此。隻不過端午君為人古樸,極重禮儀,鮮少會在別人麵前做出什麼逾越無禮的舉動。

像這粽子,就是當時端午君一臉鄭重,挨個登門送給每一位傳統節日的曆神們,而對於節禮這種東西,中秋節向來是能想起來就送,想不起來就不送,所以眼下一看到這兩隻粽子,中秋節瞬間便好像是看見了什麼救星似的立馬拎了起來。

蘆葦葉被麻繩紮著的兩隻三角粽子,一放在蒸籠裏麵便顯得剛剛好,中秋節很少吃粽子,但是當聞到那蒸籠裏漸漸散出來的米香還是覺得心情舒暢,他在心裏猜測著這究竟是什麼餡的,畢竟無論是略顯甜膩的豆沙還是略顯有你鹹肉的,似乎都與這甜香的桂花釀顯得不太般配,而等他略微等了片刻,再將那兩隻蒸好的粽子拿出來插在筷子上小心剝掉粽葉後,中秋君先是皺著眉試探地咬了一口,接著便眼神一變好一會兒才忍不住無奈地笑了起來。

古板的端午君果然還是這樣不知道變通,就算是包粽子也想不到要放什麼其他東西,隻老老實實地做這最古老,最樸實無華的糯米粽,隻不過就連中秋節也不得不承認,就算是米粽子,這也是世上最好吃的米粽,因為這其中寄托的並不止是一種傳統美食本身的味道,而還有端午節自己對他節日由來的尊重與哀思之情。

粽子原本是為了讓魚蝦不去吃屈原先生的屍體才扔到河裏去的,因為屈原先生沒有後人,所以民間便為他每年祭祀,避免他往生後過的挨餓,對於過去的百姓來說,五穀都是貴重之物,更不用說像是肉食堅果之類的東西,可是在中國漫長的曆史發展過程中,許多地方始終保留著這項傳統,而這其實也正是一種對先人的祭奠,一種堪稱美好的文化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