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知道是悟了還是瘋了,將自己的作者名改為情僧。
《石頭記》為《情僧錄》。
這書傳到了玉峰手中修改名字叫《紅樓夢》。
傳到東魯孔梅溪修改名字叫《風月寶鑒》
傳的民間到處都是。
後來有個大才子叫曹雪芹的,住在悼紅軒這個地方。
抄了十年,加減五次。
分出章回,則題曰《金陵十二釵》。
從此後,《紅樓夢》在民間流傳開來。
初看這一大段文字,很多讀者以為江檸寫的是玄幻。
畢竟文字中講了女媧補天,還有僧道神仙。
這就勸退了不少讀者。
還有的讀者覺得江檸寫的太過羅嗦。
本來一句話能講清楚的事,卻用了大量筆墨。
這又勸退了不少作者。
可以說,現在還留在江檸房間的,都是死忠粉。
留下的人愛死了江檸的文筆。
不光觀眾,評委也看的目不轉晶。
盡管字數不多,但江檸用詞造句都非常講究。
幾乎是一氣嗬成。
沒有卡文現象。
寫的通俗易懂。
他們迫不及待的想繼續看下去。
江檸交待前情,開始寫正文。
因為是一個開頭,所以也沒有多少人關注。
故事的發生地是在東南,這東南一個地方叫姑蘇,姑蘇有座城叫閶門。
閶門在當世比較富裕。這閶門外有個十裏街。
街內有個仁清巷。
巷內有個古廟,因周邊街道很窄,形狀如一個葫蘆,被人稱作葫蘆廟。
廟旁住著一家鄉紳,叫甄士隱。
甄家雖沒多有錢,但過的小康生活,在本地很有名望。
甄士隱生活吃穿不愁。天天做著文雅人幹的事。
唯一遺憾的是自己年齡大了,沒有兒子,隻有一個女兒,
小名叫英蓮,才三歲大。
這一天,甄士隱在書房看書累了。夢至一個地方,突然看到一僧一道。
道人對和尚說:“你帶這塊石頭去哪?”
和尚笑道:“正好,一幫仙女要下凡了卻因果,將這塊石頭夾在裏麵,讓他去經曆經曆。”
道人道:“又有風流情鬼要投胎了,是怎麼回事?”
和尚笑道:“這件事挺稀罕的,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長著一株有絳珠草。”
“赤瑕宮神瑛侍者,天天給絳珠草澆水。這根草也爭氣,修成了女體。”
“她在離恨天流浪,本來過的挺自在的。但總覺得自己欠了人情沒還,過的有些不爽快。”
“u0027恰好神瑛侍者想下凡旅遊,便向警幻仙子申請公派。”
“警幻仙子便叫來絳珠仙子,問她要不要把欠的帳還了。”
“絳珠仙子說,我欠的是水,若是投胎成人,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
“為了配合絳珠還淚,警幻仙子又安排了幾個仙子下凡。”
道人道:“還淚說確實稀奇,這事比小說更離奇了。”
和尚道:“小說寫的都是主角幹了什麼事,具體細節寫的不細,而且小說寫的沒有感情,投胎的這幾位,都是情癡色鬼,現實肯定比小說更精彩。”
道人說道:“咱倆趁這個機會下去超度幾個,也不吃虧。”
和尚道:“我也是這麼想的,把石頭送給警幻仙子,讓她安排。”
“等警幻安排妥當,咱倆再去,現在才投胎了一半。”
甄士隱在一旁將二人的話全聽到了,但不知道二人說的是什麼意思。
便上前請教。問道:“兩位仙人你們說的是什麼啊!能不能給點提示,讓我做點防備最好了。”
和尚笑道:“玄機不可泄露。隻要你記著我們兩個人,就能跳出火坑。”
甄士隱聽了,也不好意思再問,笑道:“剛才你們說的石頭,能不能看一眼。”
和尚道:“可以看一下。”
甄士隱接過,才發現石頭是塊美玉,上麵字跡分明,鐫著“通靈寶玉”四字。
和尚說:“我們到地方了!”從甄士隱手中奪去寶玉,與道人過了一個大石牌坊。
牌坊上寫著“太虛幻境”。
兩邊又有一幅對聯,寫著“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