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黃荊老林(1 / 3)

據記載,清朝乾隆四十一年間,即一七七六年,川黔兩省邊民因搶占林地而經常發生邊界爭端,於是經四川永寧和貴州遵義、仁懷三府官員會堪,擬定地界,搬遷移民,實行封禁,將此處收作“官山”,並派出官兵進行鎮守,迄今該地區已封禁兩百多年,故又被稱作“黃荊老林”。【1】

黃荊老林景色優美,群峰蒼翠起伏,層層疊疊,延綿向天際。踏入其中,被崇山峻嶺包圍,仿佛整個世界隻剩下這一座座蒼茫的大山,壯麗而神秘。

顧靜思和楊浩跟著趙國林行走在大山之間,四周古木參天,頭頂樹蔭蔽日,眺望著遠山雄奇秀麗的美景,呼吸著山裏清新的空氣,感受著山野自然的氣息,讓人直覺得腳步都要更加輕快些。

隨著黃昏的餘暉漸漸在遠山中隱去,風中開始帶起一絲傍晚的涼意。三人在一處臨著小溪的高地上停下,安營紮寨。

大家搭好帳篷,從小溪裏打水煮沸,隨意吃了些東西,天便已經完全黑下來了。

顧靜思折騰了一天,此時已經十分疲憊,便早早進了自己的帳篷去睡了。晚上雖然溫度低些,但並不算很涼,因此她在帳篷裏鋪上防潮墊,沒有加衣服,而是直接鑽睡袋裏,伴著周圍淺淺的蟲鳴,很快便陷入了沉沉的夢鄉。

第二天她在清脆悅耳的鳥啼聲中醒來,出了帳篷,用力吸了幾口早晨清爽的空氣,遙遙看著天邊那一抹明亮的曙光,聽著樹林中嘰嘰喳喳的鳥鳴,神清氣爽,好不愜意。

趙國林已經起來了,正在吃幹糧。見了她問:“小顧起來了?睡得還好不?”

顧靜思笑了笑點頭:“挺好的。”

她到溪邊快速的洗漱了一番,然後就著昨天燒的開水吃了些幹糧當做早飯。

過了一會兒,楊浩從帳篷裏鑽出來,一臉瞌睡的打哈欠,抻懶腰。

趙國林見狀,問道:“小楊還沒睡醒啊?”

楊浩一邊擺擺手一邊又打了個哈欠:“還好。一會兒就清醒了。”

早飯後,三人收了帳篷,打點行裝,又繼續前進。

山中景色如畫,但一路上楊浩都顯得有些心不在焉,好幾次休息的時候顧靜思都看見他在發呆。問他怎麼了,他隻是說沒什麼,就是有些困。顧靜思問了兩次之後也就懶得管了。一直到了下午這種情況才漸漸少了起來。

傍晚的時候山間升起了薄薄的霧氣,遠山都籠罩在雲霧之中,如同仙境一般。而此時正值百鳥歸巢,無數鳥兒在樹林上空忙碌地回旋,大聲地鳴叫。

這種寧靜卻吵鬧,紛亂卻平和的景象是生長在城市的人們極少見過的。顧靜思不由站在營地邊緣,靜靜體會著這山林中的傍晚,仿佛整個人已經與大自然融為一體。

楊浩走過來默默站在她身邊。在一片鳥鳴聲中,他低聲感歎:“這烤了肯定香!”

氣氛一下子被打破了,顧靜思好氣又好笑地瞪他一眼,轉身回到營地幫著趙國林生火燒水。

楊浩也跟著來幫忙遞柴火拿東西,嘴上不停:“趙叔,你說這山裏有沒有野人啊?”

趙國林哈哈笑起來:“哪裏來的野人啊!我活了幾十年,進了這麼多次山,從來沒有聽說過這山裏有野人!”

楊浩又問:“那這種深山老林裏,肯定有什麼傳說啊或者精怪的故事之類的吧?”

“有啊。”趙國林笑著說:“昨天你們累了睡得早,其實等會兒吃了飯,天黑透了,圍著火講講故事還很有意思的。”

楊浩怪叫道:“趙叔您這是誠心要嚇我們啊。”

趙國林嗬嗬笑了:“沒有沒有,就是怕你們覺得不好聽。”

山裏的天黑起來很快,等大家一切收拾完畢,周圍已經一片漆黑。此時樹林中早已安靜下來,鳥兒們都休息了,隻偶爾有一兩聲鳴叫,仿佛睡夢中傳來的囈語。

營地是一塊平整山石,大家在中間升起一堆火,圍坐在火堆前。昏黃的火光照亮了眾人的臉,臉上的陰影隨著火光跳動,顯得有些扭曲而不真切。

趙國林從背簍裏摸出一把花生遞給他們吃著玩,自己也剝了幾顆嚼著,然後開始講故事。

在這大山邊緣有許多小村子,深山裏很危險,因此住在村子裏的大人們都不讓小孩子隨意往深山裏跑。尤其是太陽落山之後,大人們都會對小孩子說,山裏有熊姑婆,會吃小孩子的,千萬不能去山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