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30多年,我國戶籍製度走過了一個從完全計劃製到基本條件製的發展過程,有效地推動了我國城市化進程,使大批農村人口成為“城市人”,但是,直到今天,我國戶籍製度改革仍然是不徹底的,這不僅反映在某些超大城市繼續保留著計劃製的印跡,而且條件製所設定的“入市條件”仍然比較高,讓全國數以億計的農民工不能成為真正的城市人,難以和自己所工作、生活的城市密切融合。
黨的十八大以後,我國各項改革進入了攻堅階段,為了更好推動城市化、提升城市質量而實施的戶籍製度改革越發引人關注。當前,黨中央對於戶籍製度改革的主要精神是差別化落戶政策,但是如何差別化,差別的程度如何確定,直轄市控製人口遷入的尺度如何把握,中小城市、特別是中等城市如何逐步實現人口自由遷移等等,都還需要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麵做出令人信服的回答。
為什麼戶籍製度改革難,甚至成為我國改革領域難以真正破冰的“堡壘”之一,主要是因為戶籍製度背負著沉重的負擔,這就是附著在戶籍之上的各種福利。長期以來,福利與戶籍捆綁在一起,直到今天,在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仍然有明顯的表現,致使戶籍製度改革已經超出了其本身的範疇,涉及到了教育、就業、社會保障、住房,甚至財政安排等等領域,因此,討論戶籍製度改革,不得不涉及到各種與之相關的福利製度。
《城市化背景下的戶籍製度變遷研究》一書,從推動人口城市化的角度,深刻分析了我國戶籍製度的變遷過程,針對戶籍製度深化改革提出了一係列有創新意義的觀點,特別是對於與之緊密相關的福利製度的研究,向我們展示了一條能夠使戶籍製度走向“破冰”的有效途徑,增強了我們對於戶籍製度改革的信心,也讓更多的農民工看到了落戶大城市的希望。本書的研究是嚴謹的,也是深刻的,更是時效的,相信該書的出版,將會對我國戶籍製度改革提供十分有益的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