誌存高遠鑄輝煌
閻學敏
心隨夢動,一切皆有可能。
思維敏捷、敢闖敢幹、充滿自信,就是他給人的第一印象。42歲的範濤,在創業風雨曆程中,幾起幾落,自強不息,一路揮灑青春的汗水與激情,僅用3年多的時間便由負債18萬元自主創業,到目前固定資產350多萬元,年產值達到1300多萬,真實地演繹了一曲“心若在,夢就在”的動人樂章。
創業者檔案:
範濤,男,1969年9月出生。現為中衛市擎安商貿有限公司總經理,中衛市創業者協會副秘書長。
創業感言:
我不能給人打工,我要做老板。
第一次創業受挫
範經理說他是屬雞的,要不斷地辛苦刨食。這自己刨食是由自己的性格所決定,而不是命。1984年,15歲剛讀完初一的他就輟學開始自己討生活了。
他走街串巷賣過豆腐、涼粉,販過青菜,收過羊毛,早早地感受生活的艱辛,但“一定要做老板”的夢想也在他心底生根發芽。
後來,帶著在部隊因公傷殘的左腿複員,被安置在了中衛衛港皮鞋廠做了一名普通營銷人員。按常例,一個身有殘疾的人,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已是夢寐以求,而他不滿意這種沒有生氣的工作。為此,父親通過關係又把他安排到了中衛冶煉廠。這裏可是當時人們都羨慕的國企,3個月後他又不安心了。倔強是他的性格,剛毅是軍人的本色。於是,他又毅然丟棄了這個“鐵飯碗”。1991年,22歲的他就靠多年辛苦積攢和東挪西借湊起來的十多萬元在縣城東街開了一家電器商貿公司。在精心經營略有贏餘後,不滿足的他又承包了中衛啤酒廠的單位餐廳。本想要甩開膀子大幹一場,白條子和三角債把他拖向了無奈的邊緣。商貿公司因受餐廳的拖累也到了資不抵債的地步。剛做了5年小老板的他,拍賣完了所有的資產還債後,還背了18萬元的債務。那時的18萬,猶如一座大山,壓得他喘不過氣來,也猶如一隻凶猛的老虎,橫擋在他逐夢的路上。
理想遭受到了如此沉重的打擊,他苦悶、徘徊,在中衛街上轉了3天。萬般無奈之下,他隻好孤身南下廣州,掙錢還債務,以求東山再起。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此時的廣州,經過改革開放的發展更加高樓林立、車水馬龍、行人如織。
置身大都市,範濤心中失落和茫然,不知自己的出路在哪裏,尤其身無分文,舉步維艱。他由昔日的一名小老板,成了一名露宿街頭的流浪者。渴了喝點自來水,餓了肯一口幹餅子,晚上蜷縮在橋洞下或樓牆邊數著星星挨到天明,但天一亮他就又像一個獵人搜尋獵物那樣仔細尋找著生存和發財的機會。為了生存,他靠撿拾汽水瓶賣錢維持最基本的生活,給人帶路、搬運行李,當裝卸工也是他常幹的活。這些曆練使他越發精明,要發財要做老板的願望愈加強烈。
生活漸漸有了著落,有了一點資金後他在火車站旁邊開了一家小百貨商店。小有積蓄後又承包了白雲機場旁邊一家餐館。短短幾年,他又成了周邊較有名氣的小老板,他的餐廳成了寧夏一些生意人和打工者的落腳點。他賺到了南下的第一桶金。2000年他回到中衛償還掉了8萬債務,又匆忙返回廣州。
4年後,他終於還清了債務,壓在他身上的重負終於落地了,他由最初的乞丐又做到了老板。然而,他還快樂不起來,因為他深深知道,身在異鄉為異客,暫時的成功對一個誌存高遠的人而言,隻是一塊鋪路石。他要尋找更大的發展空間,為更多的家鄉人帶來實惠。他沒有停止追尋的腳步……2006年,他發現廣州市車水馬龍的街上,汽車尾氣排放超標成為城市的一大公害,而且汽油價格又不斷上漲,如何節油環保成為政府急切解決的問題。於是,他四處搜集信息,尋找商機。終於他發現了產自美國剛進入中國市場的一種燃油改良劑,是節能減排的好方法。他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斷然低價處理掉了在廣州的商店和餐廳,2007年飛回銀川注冊了廣州擎霸進出口公司,專門代銷這種汽柴改良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