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魂歸故裏(2 / 3)

於雷道,那自然是有的。但作為他生前的師父,我總要為他的家人做點什麼,這才不枉我們師徒一場。

金小小抱著於雷說,我喜歡的就是你的這種善良和道義。

於雷緊緊地擁著金小小說,小小,謝謝你。

正在這時,於雷的BB機又叫了起來,於雷一看,是耿大明發來的文字消息:於記者,在哪?方便一見嗎?

金小小看了一眼消息道,應該是結了賬了。你回個電話吧,在外麵注意安全。我等你回來。

於雷下了樓,找了個電話吧,把電話回過去,耿大明道,於雷兄弟,你在哪裏?這些天都沒見你了?

於雷道,一個朋友出了事,忙著他的事。你那邊的事有消息了嗎?

耿大明道,於兄弟,謝謝你,我們的賬全額結了。你在哪裏?我們見個麵?

於雷道,我明天要去湖北送朋友,你到小小時裝店等我吧。

一會兒,於雷來到小小時裝店,耿大明已等在那兒了。見了於雷,感謝道,於雷兄弟,你真是有大本事啊!可救了兄弟了。說著提了一個袋子交給於雷道,你辛苦了,給你買了兩條煙。你一定要收下,我也知道,要不是你,我們能搞回60就差不多了,你的大恩我們記著。回老家了,再給老大人去拜年!

於雷道,耿大哥,不用這麼客氣,我隻是跑了一下腿。搞好了就好,兄弟們可以開開心心回去過年了。

耿大明道,你事情多,我也聽說你在部隊的那個徒弟是個英雄,你要去湖北 ,我就不打擾了。

於雷回到金小小給他的房子裏,打開耿大明給他的包,裏麵有四條好煙,還有報紙包著的二萬塊錢。於雷道,這個耿大明難怪這麼快就能在這邊挖到第一桶金,是個辦事的人。他拿了一條煙和一萬塊錢用報紙包起來,其它的丟進保險箱裏。

和於雷同去送陳應雄骨灰的有部隊的兩位司機和兩位政工幹部,因為薑雪峰是主官所以不能離開。車子離開番禺,一路向正南方而行。車子不急不慢,平穩地向紅安進發。

幾個人幾天來精神疲倦,在搖晃中,緩緩睡去。

經過十多個小時的行駛,車子行進了紅安縣城。經過紅安縣城時,正是這天的晌午。紅安縣委宣傳部、武裝部、民政部的一幹人等都在等候,向英雄獻花鳴炮,並準備了午餐。大家吃完飯,縣裏的幾個車輛和他們的兩輛車一道向陳應雄的老家杏花鄉而去。聽到杏花鄉的名字,於雷想起了杜牧那道清明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的句子。這個杏花鄉和杏花村有什麼關聯嗎?於雷一想,這純粹是個重名吧?一問果然。於是便打消了憑吊古跡的念想。

紅安縣,位於湖北省東北部,大別山南麓、鄂豫交界處鄂豫兩省交界處,東鄰麻城,西接黃陂區、大悟縣,南連新洲區,北靠河南省新縣。

紅安原名黃安 明嘉靖四十二年,紅安正式建縣。曾養育了理學奠基人、北宋哲學家程顥、程頤,明代思想家李贄,現代翻譯家、文學家葉君健,曆史學家馮天瑜,經濟學家張培剛等一大批名臣學士。

大革命時期,這裏打響了黃麻起義第一槍,誕生了紅四方麵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三支紅軍主力,犧牲了14萬英雄兒女,在冊革命烈士就有22552人。今天,陳應雄如果被批準為烈士,又是新時代的英雄兒女。因此,當地政府接到部隊的通知,組織了相關人員在此迎接,也為陳應雄準備了隆重的葬禮。

知道於雷是名記者,縣裏領導也對他很客氣。於雷說,陳應雄是紅安人民的優秀兒女,也是紅安人民的驕傲。他是為救人而獻出了年輕而寶貴的生命,他的死比泰山還重。陳應雄生前最牽掛的是父母的妹妹,因此,希望當地政府對他們在政府允許的範圍裏多加關照,不能讓英雄流血,家人流淚。聽了於雷的一番話,在座的人也十分動容。了解到於雷是陳應雄的師父,更是增加了幾分尊敬。於雷說,我們是朋友,是兄弟。師父是叫著好玩的,他生前就邀請我來紅安,說他的家鄉很美,家鄉人民很熱情,一定要我來做客。今天我感受到了。作為一名記者,我會把我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都寫下來,我也會一直關注陳家老倆口的生活和美玲的學業。至於她的學費,我來替應雄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