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的聖上因為獨寵的問題導致子嗣稀薄,但再稀薄的子嗣,也總還是有的。
三個皇子,一個皇女,剛好湊了一桌麻將。不過,雖然他們年紀相近,但都不大,時常玩在一起,可打麻將什麼的隻能屬於我個人的YY。
最大的大皇子也不過才七歲,最小的三皇子五歲。
而自那位良皇後六年前進宮之後,後宮就再無新的子嗣誕生了。讓我們想到了一個很形象卻並不文雅的比喻,占內什麼不內什麼,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啊。
三皇子大概是孩子裏麵最倒黴的了,因為他剛剛好就是在那個良皇後剛入宮的時候被懷上的,一生下來,爹不親,娘不愛的。如果這樣也就罷了,反正他娘早晚有天會幡然醒悟,拿孩子爭寵什麼根本就不現實,還不如踏踏實實的等著長大之後依靠自己的兒子。
但偏生那位良皇後來了個插播廣告,也不知道是怎麼想的,很是喜歡三皇子,甚至一度吹皇上的枕邊風,想要爭取過來給自己撫養。
好家夥,三皇子的娘親是被這樣刺激的幡然醒悟了,但局麵卻已經顧不上她的感情了。
皇後膝下隻有一個皇女,還不是她親生的。皇女母親命薄,剩下皇女就一命嗚呼,於是,多年無嗣的皇後就很自然而然的得到了這個皇女的撫養權。但是老話是怎麼說的來著,人心不足蛇吞象,得隴望蜀,有了女兒就想著要有兒子。
正好,良妃想要子嗣,皇後也就推波助瀾了一把,想在三位皇子裏擇其一的撫養一位。
剩下身居高位卻也沒得子嗣的賢德二妃自然也是不甘心的,淑妃要保護好自己的兒子。於是,大家你方唱罷我方登場的,互相聯盟又互相算計,比電視劇還要精彩,鬥來鬥去,整整六年,最終誰也沒得了好去。
大皇子和三皇子依舊還在他們弱勢的娘親手中艱難的成長,病怏怏的淑妃則依舊再為了二皇子而勉力支撐著。
於是,圍繞這場三皇子的撫養權問題,後宮裏展開了一輪又一輪腥風血雨的鬥爭。最後的結果很明顯,這場戰爭以良皇後的死作為了終結。中間的各種宮鬥貓膩,我在這裏就不做贅述了,反正一句話,哪怕是看上去最弱勢的皇後,其實也並不如她所表現出來的那麼幹淨無害。
我將宮裏的關係大略給七師弟講了講,想問問他看好誰。
七師弟回答的很幹脆:“師姐看好誰我就看好誰。”
“你這般沒有主見,將來可如何是好?”我打趣他。
七師弟卻很認真的回答:“不是沒有主見。”他的表情倔強而又正經,好像生怕被我看輕了去。這個年紀的男孩子大多都是這樣的,總想著要長大和獨立。
“好好,算師姐說錯話了,行不?”我假意討饒,突然發現自己這樣做,隻為的是七師弟能夠開心。
七師弟果然笑了,好像贏得了勝利般。
多年未曾再低下姿態的去討好一個人,此時對著七師弟嚐試,我發現原來我不是不可以這麼做的,而且做了之後,心情還很好。果然,快樂是可以傳染的,好像七師弟傳染給我,我又複傳染給七師弟。
兩人都笑的比禦花園裏的花兒還要燦爛。
而我見到皇宮裏那四個黃段子的童子軍,也是在這片花兒競相綻放的禦花園裏。他們應該是已經下了學,相約來禦花園偷閑。從老遠就能注意到他們,歡聲笑語最是熱鬧,後麵還烏泱泱的跟了一幫子人,想不醒目恐怕都難。
宮女太監各個小心翼翼的伺候著,沒能出現小說裏所說的那樣皇子因為母妃地位低下而受到苛待。畢竟是皇家血脈,不是嗎?
當然了,也有可能是因為這個皇宮裏的子嗣實在是太稀少了,碩果僅存的四個,不僅小皇帝重視,太皇太後也是十分看重,每一個都是彌足珍貴的,各宮的娘娘們更是費勁兒了花樣的討好著這四個孩子。誰敢怠慢了他們這些活祖宗?
三皇子就在我想這些的時候,冷不丁的一頭紮進了我的懷裏。他的眼睛生蒙著白布,大概是在玩類似於捉迷藏的遊戲,而很顯然,三皇子在當蒙著眼睛捉人的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