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附錄二 我對詩歌的一些認識(1 / 3)

自序

夫前人於詩之論述已泛濫矣,略述陳言,自以為不必。國朝文治至今,甲子有餘,然世輕風雅,正音淪喪。報刊偶見“詩”之一二,蓋多老幹陳言,為餘所不愛,隻堪貽後人笑耳。

或曰:“自民國以來,胡適之諸先生大唱新詩,成一時之文風,若夫舊體,已為土中之物矣。”

誠然,五四以來,有徐誌摩、戴望舒、鄭愁予、餘光中、海子、顧城、北島諸君,皆工此體,強為一時之盛。然則自胡適之濫觴於今蓋約百年,何以世人所能立誦之作,唯《再別康橋》一章而已?亦有輕薄子笑之曰:“新詩者,文之分行者也。”雖多戲謔,理亦在焉。

小子無才,略集舊作,凡詩詞六七十首,振我螳臂,呼我蛩聲,為正華夏之雅音盡之以綿薄。集中用韻,詩皆《平水》,詞皆《正韻》,雖時有一揮而就、倚馬口占者,亦如是。

2010年以前的作品

戲作釣魚詩

竹篙一丈釣絲懸,白鷺歸飛日近山。

偶見標沉捉竿起,恰如新月一勾彎。

夜飲茶

綠水青山出好茶,馨香隨夜入人家。

葉芽沉落幾番降,煙氣升騰一縷斜。

月下隻需茗偶在,樽前何必酒常賒。

且將高喚青州事,更憶東籬野菊花。

歸夢

夜來冬雨落瀟瀟,便與寒風添寂寥。

解道醒來了無趣,歸途夢裏又遙遙。

次唐伯虎《題落霞孤鶩圖》詩韻

桂殿蘭宮山浦中,子安不見舊時蹤。

多情唯有三秋水,仍共長天帶晚風。

唐寅原詩

畫棟朱簾煙水中,落霞孤鶩影無蹤。

千年想見王南海,曾借龍王一陣風。

齊雲山

久聞齊雲山,俊秀甲江南。小子今登臨,風景果不凡。

雲中見青樹,峰間諸崖丹。太素懸峭壁,玉華盤峻巒。

古道隨山行,偶映橫江瀾。向晚遊人去,回首生微嵐。

何苦累名利,應已知自然。

如夢令

一夜笛聲忽起,叢竹蕭蕭雪裏。

人醉憶當年,隻是消愁無計。

曾記,曾記,可惜蕭娘無意。

記夢

鬆舍柴扉著潤苔,梅香漸薄粉桃開。

村頭最是春光好,綠水青山送景來。

書懷

秋夜中庭步,澄輝一片霜。

清風凝玉露,黃菊發瓊香。

豈不戀佳景,依然思故鄉。

此愁何事起?明夕又重陽。

八月初一病中作

江南地氣暖,八月也微寒。

中秋佳節近,朔日清輝殘。

燈下強執筆,病中難憶歡。

一封書寄去,隻語報平安。

采桑子

殘春一片傷心色,風掠梨花。飄向誰家?隻與閑愁添鬢華。

閑愁幾許能消得?數點歸鴉,過影微斜,細雨黃昏人醉些。

臨江仙

淒楚寒天霜葉落,黯然最是嬋娟。空追往事慘愁顏,思君無盡處,夜裏獨潸然。

嬉戲當年如一夢,而今地北天南。欲勞魂夢渡江關,夢中相聚好,隻是入眠難。

漁歌子(初中時作)

芳草長堤橫水中,

荷池裝綴小芙蓉。

朝有露,晚來風,

湖光山色有無中。

2010年至今的作品

時端午夜,讀納蘭詞,有“斷岸垂楊”句,撫卷而思,似餘故鄉景色,由是生懷鄉之意,遂改其《鷓鴣天》為詩,曰:

青雲澹澹水悠悠,斷岸垂楊喚客愁。

今夜鄉心都幾許?一聲橫笛鎖空樓。

鄉音

幼歲辭桑梓,弱冠歸舊林。

故人縱不識,入耳盡鄉音。

觀友人畫作

石蘚山苔水潤青,前川瀑布傲然橫。

閑來無事久觀此,如有鬆濤和浪聲。

昨夜偶成

處暑荷飛盡,朝朝陰雨來。

炎涼襲無序,冷暖意難猜。

愁我萬千事,付他三兩杯。

詩文方賦得,一唱竟成哀。

偶成

幾日將開學,離鄉能奈何。

蟬鳴七月斷,雁字一橫過。

秋浦飄黃葉,清溪泛細波。

人皆戀桑梓,詩客詠偏多。

看電影《葉問》有作

一身唯正氣,拳名號詠春。

偶然戰倭賊,數拳敵十人。

豈爭名與利,隻為中國尊。

日寇與英蠻,擂台勝負分。

不唯力無敵,更在義與仁。

生日與表兄去KTV

今人子女少,堂表亦至親。

忽然相聚會,為我慶生辰。

我亦風流客,素號為“潮人”。

啤酒初痛飲,高歌至夜深。

戲語詡海量,兄嫂誇嗓音。

更有諄諄語,嬉笑敘天倫。

他日縱分散,天涯不忘今。

蠟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