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沒有什麼不可能 每人個心中都有一個巨人
如果你認為自己虛弱、不正常,並缺乏站起來麵對生活挑戰的能力,那麼,你對自己的看法是錯誤的。你並不是如你自己想像的那般無用或缺乏力量。事實上,這種假設非常危險,因為它很容易變成事實。
結果,這會導致人們試圖貶低造物者藏在每個人心中的巨人。因為在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個巨人,沒有任何人能夠使這個巨人彎下腰,除非這個巨人自己一直這麼做。
威爾·貝爾茲剛由歐洲抵達美國的時候,個性十分自卑。他的個子很矮,因此造成他很深的自卑感。威爾,30歲,瑞士人,他準備在美國這塊土地上開創一份自己的事業,但一開始,他就發現情況並不理想。
他別扭的英語總會惹來人們的嘲笑,而他矮小的身材更是經常給他帶來困擾。他在乘巴士時,夠不著巴士的階梯,隻好跳上去。他到一家店鋪買衣服,卻被帶往童裝區。
一天,威爾·貝爾茲獨自一人在一家餐館吃午餐,一位來自馬伯大學的年輕人邀請他參加當地一個青年社團。他接受了邀請,並且在那裏得到了社團成員們的鼓勵和支持,而不是他所習慣接受的鄙視的眼光。但是除掉自卑並不是一天兩天就可辦得到的。
一次會議,是威爾由自卑走向信的關鍵性轉折點。一位社團的成員在會上發表令人信服的演說,演講的主題是“上帝為我的生命擬定一項計劃”。威爾對這個主題有些疑問。“你真的相信,上帝對我這樣矮小的人,也擬定了計劃嗎?”他懷疑地問。
“當然,上帝對我們每個人都定有一個計劃,對你也是一樣,威爾。問題是,首先你必須願意接受你自己和你從事的任何工作。
在這些精神活潑、積極進取的年輕人的聚會中,許多人都告訴威爾身材高矮或其他的,完全不能影響一個人的做事的能力和效率。
受到這些鼓勵之後,威爾開始學會更積極地思考,他學會了如何利用積極的原則來改變自己的生活。他不再使自己迷失在人群中,開始把自己看成是和大多數人一樣的正常人。他自願為教堂工作,同時也鼓勵他人,並且幫助每個人發揮自己個性中的最佳的能力。漸漸地,好運氣開始降臨在威爾身上。他擺脫了自卑感,成為一個開朗的人。幾年後,他得到了一個非洲教育機構的行政工作。
威爾在這個職位上不斷成長,在他手下工作的一個職員曾這樣說:“如果能有更多像威爾·貝爾茲這樣的人,這個世界將不知道會變得更加美好。他的體格也許很矮小,但他實際上是一個巨人。”
在威爾內心一直有一個巨人存在,隻是未曾被發覺而已。當威爾開始拋棄自卑的自我時,這個巨人終於出現了,使他的主人擁有偉大、奮發的力量,使他總是運甩積極原則,影響他所遇見的每個人。
同樣,在你內心也有一個巨人。當這個巨人發威時,沒有任何事情能令你氣餒,永遠沒有。
沒有任何事能讓你氣餒
當你內心的那個巨人在奔跑,並爆發出他的力量時,你將不會再被消極和自卑的思想所阻礙。你對自己有充分的信心,就能夠去做你決定要做的任何事情。你建立起一種“一心一意”的態度,並且全麵發揮積極原則的效力之後,你就能夠從事令人難以置信的事業。奇怪的是,很懷疑論者往往容易輕視這樣的說法:“你所有決定要做的事情,你幾乎都可以做到。”事實上,我很想把“幾乎”這兩個字去掉,尤其當我想起黎格遜·凱伊拉的驚人故事時。
凱伊拉是非洲一個小村落十幾歲的青年,他赤腳橫越非洲大陸,最後到達美國西海岸“徒步到美國”——他這樣稱呼自己難以置信的故事。
我對她說:“媽媽,我想到美國去上大學。你答應我去嗎?”我母親並不知道美國在哪裏。
“很好,”她說,“你可以去,什麼時候動身呢?”
我不希望讓她有時間去發現美國在很遠的地方,因為我害怕她會因此改變主意。於是我說明天就出發。
她說:“我準備一些玉米讓你在路上吃。”
第二天,我便離開了非洲尼亞沙蘭北部的老家。
我知道,要到達我的目的地,必須經過一個大陸和一個大洋,但我並不懷疑。我記不清當時是幾歲了,我想,是沒有多大意義的。當時的我大概是十六七歲吧。
從教士那裏,我懂得了我並不是環境的奴隸,而是環境的主人。我明自我有義務盡我的能力去改變自己,還有他人的生活。要達到這個目標,我需要接受教育。我閱讀了林肯的生平故事,對他產生了深深的敬意,他忍受著那麼多的痛苦,去解救他的國家受奴役的人們。我也閱讀了黑人教育家布克·華盛頓的自傳,他出生於一個美國奴隸家庭,後來獲得了了不起的榮耀和成就,造福他的國家和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