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昨夜一直都坐在床上麵看書。為的是今天的專題開始,他是個經濟學家,主要研究的是民國的經濟體製。雖然這個方向十分的冷門,但是不知道為什麼,好像學曆史的人都是那麼的好奇心嚴重,越是資料少的,越是被掩埋的,就越要自己一點一點的挖掘。這就好像是考古工作一樣。對於那些未知的東西,大家都那麼的有激情。
他時常就這麼一看就看一夜。主要的一些史料書籍都很珍貴,都是從國家圖書館借來的。這些書還隻能用自己的北京大學曆史學教授的身份去借。看書的時候幾乎都是不敢抽煙,害怕就這麼把一本書給燒壞了。那樣的話,自己不知道要損失多少。雖然借來的書都是影印本,但是相對的也算是很罕見的了。畢竟在市麵基本都不流通。
話說,除非是史學研究者,誰還會對這麼生澀的東西感什麼興趣啊。再說,那段時期的經濟報告多半都是隱晦的,所有的人物和事件都摻雜著太多的曆史印記,和曆史賦予他們的罪惡。在當下的這個太平盛世年間,多半都不方便外傳。難得的盛世,不能被過去的陰霾牽連。但是曆史畢竟還是曆史,不研究自然就不會有記憶。
沈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對民國的經濟有了興趣的呢,這個說起來還要從他的父輩說起。
沈南出生在一個書香門第,算是一個窮酸的書生家庭。父親有著多半知識分子的矯情,但是又那麼的清高,不阿諛權貴,對金錢也視如糞土。當然我們知道,這好像是大多數知識分子的特性,我們也不知道他們的這種思想是怎麼形成的。
父親老老實實的教曆史,在一個高中學校。還算是小有名氣,因為知識麵比較的寬廣,很多課外的知識麵都會在課堂上麵說說,雖然這麼樣的教學方式一直都不被校方接受,原因?當然是因為時間都花在課外知識上麵了,哪還有這麼多的時間花在課本上麵。這樣就自然影響了教學的進度。
但是沈南的父親,沈光榮就不這麼認為,他說,曆史是個存在邏輯性和網狀聯係性思維的課程。也就是說,你需要把前後的知識進行串聯,所有的時間都不是一個獨立的事件,這就好像是一個推理遊戲一樣。曆史是條長河,一個瀑布的產生自然是有很多的原因造成的,比如這的海拔要高,比如這要接近源頭,比如這瀑布要流向哪裏,為什麼。等等。
他教育的很多學生都簡單的認為,曆史就是死記硬背的學科。他很鬱悶的是,那既然大家都是這麼想的,還為什麼要選這門課程。這些邏輯性的思維不是靠背誦的,是需要很大的興趣,和好奇心。那樣的話,所有的隻是就好像是黑字寫在白紙上麵,都是很自然的事情了。沈光榮想要把學生的思想轉變過來,然後在上課。
興趣是門學問,你要知道大家為什麼來學曆史。無非就是兩種人,一個是喜歡,一個是覺得自己不適合學理科。那麼,大家也都具備一個共性,就是都有好奇心。高中這些學生,那些還沒有點好奇心呢。激發他們的好奇心,才是最關鍵的。
所謂,上山砍柴就要先磨其利器。這是曆史上孫臏和龐德的故事。不改正這些學生的錯誤觀點就不會有好的成績出現。
就這麼個思想相對保守的家庭,沈南也一直都深受父親的影響。覺得什麼事情都重在一個堅持,隻要是自己覺得有興趣的東西,就要一直的堅持下去。好像這也是沈南在他父親那裏學到的最好的一樣東西了。其實他們的家教還算是很嚴格的。
沈南在小的時候常常被父親揍,卻完全都不是因為成績上麵的事情。就算是沈南考試考了個零蛋回來,也不一定會被父親打一頓。但是這也並不耽誤沈南常常被揍。原因?很簡單,若是有一天沈南陪著爸爸出門,若是看見了爸爸的朋友,而沈南卻沒有上前去問候一聲“叔叔好。”的話,那麼回家之後的那一頓就是必然的了。或者,在爸爸帶他出去吃飯的時候,沈南在飯桌上麵做出什麼失禮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