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遜也是費了很大的力氣才聯係上自己的家族。在很久之前他們是交往的十分的頻繁,但是那些也都是家族方麵單線的聯係。沙遜自己很少去和那邊有什麼聯係。
開始的時候家族的組長看看沙遜本人還是有點反感的,但是看著他能帶來這麼多的法郎,一下就喜笑顏開起來。沙遜自己倒也想,這次沈南那小子倒是不錯,無意間讓自己在家族麵前抬起了頭。
大家都對這筆錢有自己的打算,沙遜家族打算用這筆錢開拓拉丁美洲的市場,那邊還是一片殖民地,但是農場主還是很多的,給他們放貸讓他們擴大生產。這筆生意現在還沒有涉足,以前自己進軍中國的時候也是用的這麼個辦法。
但是現在銀行接到的任務是要在美國能取到現金。
這其實是沙遜的意思。他知道沈南打算去加拿大,而沈南的意思是在中國取錢,但是沙遜覺得加拿大離美國也不是很遠,美國1774年就已經成立了。現在也正在高速發展的階段。把銀行設立在美國,不僅方便了沈南,同時自己也可以入股銀行。讓自己後半輩子衣食無憂。
而此時的沈南已經動身去了加拿大,威廉還是留在英國斷後。此次前去的還有德克斯,還有莎娜琳。
這也是沙遜的意思。當時沙遜答應要幫助沈南的時候,附帶的說了讓沈南能帶著自己的女兒出去轉一轉。這在誰看來都是個借口。沙遜不過是想利用自己的女兒能監視著沈南的一舉一動。
在加拿大吉蘭湖,這是片不大的淡水區,連接著美國,同時這裏也是加拿大最大的黃金礦區。在19世紀初,這片礦區還沒有被完全的開發。到處都散落著美國客,他們懷穿著黃金夢,但是每一個都實力不足,一個個分散的礦區基本沒有幾個有讓人可喜的消息。
這是法國的殖民地,出產的多數黃金都被法國人征收過去。但是因為長期的歉收,所以法國本部對這片區域顯然已經沒有多少的興趣了,所以也直接的導致了不久之後的獨立活動。
這些也正好是沈南的機會。他在加拿大的時候利用很少的一部分法郎買了5個礦區。
當時的礦區都很簡陋,采礦的也都不是些專業的人員,駐地的公司都是一股勁的蠻幹,用的是最原始的“沿河篩選法”,就是所謂的“大浪淘沙”去山上采石頭,之後打碎,在河邊一邊一邊的衝洗,挑選黃金。這樣的做法不進費事費力,同時效率也十分的低下。
而沈南接手了這些金礦之後,開始大規模的召集礦物學家,讓他們實地的勘察,之後又在美國大量進口氰化物。用氰化法提金,這種辦法直到20世紀30年代才出現,這些大的加工工廠都是讓德克斯的手下親自監督的。要知道防止別人偷去黃金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生產環節。同時他們的回收黃金的工人一律都用男性的工人。
這個時候沈南才發現,當時他回收的5處礦區是當時含金量最豐富的幾個礦區。在加之他的改革起到了立竿見影的效果。沈南的礦區一個星期產出的黃金量是別人的一個月出量。
法郎交易在當地也很普片,因為這裏是殖民地,所以外麵的消息一直都很不靈通。雖然隻是知道法國和英國在打仗,但是卻不知道法郎已經快變成廢紙。
兩個星期的時間,沈南就已經自己產出了300噸的黃金。剩下的一百噸黃金,沈南在一個星期之前就趕到了美國,在那裏的銀行處高價買了。
等到把400噸的黃金湊齊,然後交到威靈頓手裏的時候其實已經晚了3天。但是麵對這麼多的黃金,威靈頓還是很開心。
當時的反法同盟的策劃者是英國,他們不僅要支付自己軍隊的工資,物資,等開支,同時還要以讚助的形式給其他的十幾個小公國提供補助,不然他們隨時都會罷工。
這筆黃金對威靈頓來說簡直是燃眉之急。
在這一來一回之中,沈南穩穩的賺了5個金礦,和120萬的法郎。之後的沈南趕緊的把手裏的法郎都換成了英鎊。他從拿破侖手裏拿來的時候,法郎對英鎊的彙率是12:1。但是隨著黃金你的充足,法郎漸漸的走高。已經在2個星期之內漲到了10:1。當然這也和拿破侖的接戰有關。
沈南很輕巧的賺了10幾萬英鎊。要知道當時的10幾萬英鎊就相當於現代的2000萬人民幣。
這些都是源自於沈南對曆史的熟悉,以及無人能敵的膽識。
可憐的摩西還蒙在鼓裏,之後的交易一樣是這麼進行的。而德克斯也開始對沈南顯示出無比的忠誠,在很多押運黃金的途中,都是德克斯的挺身而出,幫助沈南武力的解決了不少的海盜,無賴,海關,等等。
至於莎娜琳就不用說了,經過了兩個多星期時間的交往,她漸漸的忘記了亨利這個男人的存在。女人的幸福感很多時候都是存在於腦海裏。這一切都很不真實,沈南並沒有對莎娜琳做過什麼,但是在莎娜琳的眼裏,沈南總是那麼的優秀,優秀到了隻要看自己一眼就會讓自己開心一天一夜的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