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南選中的一個鎮子叫做“考塞克”,這個鎮子離“鋼鐵之城”匹茲堡不是很遠,完全可以利用那邊的交通便利。後期的話,隻需要在這個鎮子上麵鋪上一條鐵路,連接著匹茲堡,那就會和全國的鐵路線連接上。
而事實上,沈南早已想好了怎麼免費鋪建鐵路的辦法了。
但是這個鎮子最不理想的地方是,因為太過於落後,基本除了空地,就沒有什麼之前的東西了。最大的一個支柱型產業是鎮子西南方向有個“錫礦場”。
組建一個工廠需要很多的錢,而沒有一個傻子會選擇全額出資去興建一座工廠的。基本選擇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通過銀行融資,自己做老板。另外的一種就是招募其他的股東。
前者風險大,壓力大。後者管理困難,都各有利弊。
開始的時候沈南並沒有直接把錫礦場開組成鋼鐵廠。而是直接選擇收購這個錫礦場,之後繼續經營。以小博大,籌集資金。
開始收購的資金方麵也出現了狠不好的苗頭。沈南本來就是個銀行董事,下麵的幾個礦場都需要擴大經營,所以很多的資金都傾倒在了礦場上麵。
銀行主要的收入也都是針對國外的債券交易。前期的買入動作也十分的巨大。所有的活動資金都被套了過去。
而沈南也並沒有因為這些就放棄,他選擇的方式是以物換物,用自己其中一座金礦的30%股份換了整個錫礦的全額股份。
錫礦的老板自然也不是傻子,要隻要在眾多的金屬交易中,隻有金礦是最保值的。沒有什麼比黃金的需求量更大的了。世界上沒有那個國家會排斥金子的。隻要金礦的產量足夠,那就永遠不會愁沒有銷路。相比自己的錫礦,算是一種十分穩定的收入了。
當然沈南更加不是個傻子。塑料還沒有被發明的年代,所有的食物儲存器具基本都是鐵質器材,但是鐵質的器材十分容易生鏽,所以鍍錫器皿的普及指日可待。變成家家必備的用品已經正在進行時。
當然了,這些也都是需要市場的統計、調查和分析的。而這些早在威廉剛剛被辭退的時候,就已經接到了沈南的指令調查過了。這不得不說威廉的分析能力再次被利用的淋漓盡致。
在工廠持續生產的過程中,沈南利用自己工廠小,成本也小的優勢開始大肆的鋪開銷路。
沈南的工廠有一批優秀的生產工人,這些工人都是在建廠的時候就在這裏工作的,他們的手藝十分的嫻熟。在小鎮子上上班的人,多數都有一種惰性。他們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家鄉,能在家鄉一個穩定的工廠裏麵工作一輩子的話,也不是一件壞事。
沈南為了防止當地的年輕人離開,率先推行了“保險製”。其實就是類似於今天我們所說的“養老保險”。
這是個一舉兩得的辦法,自己的銀行十分需要活動資金。他給每個工人的定量工資是每月10美元(已經算是高工資了),然後給每個工人在“沙遜——沈南銀行”開了一個賬戶,把其中的一美元代扣在自己的銀行,之後簽署合同答應員工“隻要從18歲幹到65歲的話,你們就可以回家睡大覺了,我會繼續按月給你們3美元的。”
這些讓沈南在以後經曆了兩次重大的經濟危機之時都能完好的保住生產力。
因為這種不成熟的“養老體製”讓沈南最大的程度的留住了城市和工廠的勞動力。要知道一個城市的發展,和這個城市的年輕勞動力是密不可分的。
沈南的野心絕對不止隻是想搞好自己的工廠。大家都知道的一個定理是,當一個商人開始變得十分富有的時候,他們的目標一般都會由對金錢的崇拜,轉換成對權力的崇拜。
工廠的工人全都一副對沈南死心塌地的樣子。這讓沈南感到十分的踏實。
這樣就能安心的做經營上麵的工作了。
有句話叫“麻雀雖小,但是五髒俱全”,如今的沈南隻是一個小小錫礦場的老板,在怎麼都不可能和一個國際性的美國鋼鐵公司相提並論。但是這些從來都不是沈南氣餒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