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才造就一生01(2 / 2)

說客氣話的時候要充滿真誠。像背熟了的成語似的流水般瀉出來的客氣話,最易使人討厭。說時態度更要溫雅,不可現出急促緊張的狀態。還有,說話時要保持身體的均衡,過度的打躬作揖,搖頭作態來幫助你說客氣話的表情,並不是一個”雅觀“的動作。

把平時對朋友太客氣的說話改為坦率一點,你一定可以享受到友誼之樂。對平時你從來不會表示客氣的人們稍為說話客氣一點,如家中的仆人,你的孩子,商店的夥計,計程車司機等,你一定會收到意外的好處。

過分客氣的話,在一個朋友家中,這是窘迫主人的最好的利器,而當你是主人的時候,那又是最好的最高明的逐客方法。這方法的奏效,更勝於把他大罵一頓,如果你怕朋友們到家裏幹擾你,拚命跟他說客氣話好了,臨走勿忘請他有空再來,你知道他決不會再來的。

(3)朋友麵前不吹牛愛自我誇大的人是找不到好朋友的,因為他自視甚高,睥睨一切,不大理會別人的意見,隻會自己吹牛。他一心隻想找那些奉承和聽從他的朋友。人們對這種人是敬而遠之、唯恐避之不及。這種人如果讓他做生意,他覺得沒有人比得上他;如果他是藝術家,他就以為自己是一代大師。凡是有修養的人,必定不會隨便說及自己,更不會誇張自己,他自己很明白,個人的事業行為在旁人看來是清清楚楚的,沒必要自己去說。

千萬不要故意地與人為難,有的人專門喜歡表示自己和別人的意見不同。如果你說這是黑的,他就硬說這是白的,但是,如果下一次你說這是白的,他就反過來說它是黑的,這種處處故意表示自己與別人看法不同的人,和處處隨聲附和的人,一樣都是不老實,被人看不起,甚至被人們憎惡,是不忠實的朋友。說話是幫助你待人處世的一種方法,說話的本身,並不是我們的目的,沒有人願意作一個口才很好,而到處不受人歡迎的人,不要為了要表現你的說話口才,而到處逞能,惹人憎恨,口才一定要正確而靈活地表現,而不是為了自吹自擂,借以宣揚自己。

聽了對方說話之後,發現其中有一點與自己的意見不同,立刻就提出異議,而對方一聽就也立刻以為自己的意見全被否定了,這當然是一件嚴重的事情。在這種場合,我們一定要記得預先說明哪一點,或者哪幾方麵,自己是完全同意了,然後指出自己與對方意見不同的那一方麵。這樣,對方很容易地接受你的批評或修正,因為,他知道雙方對於主要的部分其意見是完全一致的,你所不同意的地方是對次要方麵的意見。這樣做,對方才體會到這是老實的表現,是真誠而又實在,並沒有做違心之事。

不要抹殺朋友的一切意見,在做法上也要這樣做,如果抹殺了朋友的一切,別人的好處一點也不承認,這樣,談話就可能不融洽,要再繼續談下去也有困難。無論你的意見和對方的意見距離有多遠,衝突得多麼厲害,我們要表現出一切可以商量的胸懷,並且相信,無論怎樣艱難,大家都可以得到比較接近的看法,使雙方不致造成僵局。

(4)真摯地讚揚朋友對朋友發出一番讚美之辭,不僅是加深友誼的成功秘訣,同時也能喚醒朋友的潛在力量,提起朋友的自尊心,從艱難困苦中超越出來。現實生活中需要讚美的場合很多,讚美對自己、對他人的影響都是積極的。讚美使對方感到愉快,自己也心境開朗。遺憾的是人們對於司空見慣的事太不注意,沒有意識到他們的需要,更沒有意識到你的一番讚美之辭,能滿足這種需要的心理,從而又不費吹灰之力得到這個人的信賴與友情。

莎士比亞說過:”我們得到的讚揚就是我們的工薪。“從這個意義上說,每個人都是別人”工薪“的支付者。你也應該慷慨地把這種”工薪“支付給你的朋友。我們平時聽到的最多的牢騷是什麼?不是”太累了“或”太苦了“,而是”幹了這麼多,誰也沒有說個好字“。這類似的牢騷很能說明一個問題,即人們需要得到”工薪“,而應付”工薪“的人又太吝嗇了。

有人說,讚揚是一筆投資,隻需片刻的思索就能得到意想不到的報酬。這話有些道理,但似乎又含有太多的實用主義的味道。讚揚不應該僅僅為了報酬,它還是溝通情感、表示理解的方式,如同微笑一樣,也是照在人們心靈上的陽光。馬克·吐溫說:”靠一句美好的讚揚我們能活上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