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生活方式的改變,造成了“高樓綜合症“,很多家長都不願意帶幼兒到戶外去活動,永遠把孩子關在小小的套房裏,使幼兒缺乏鍛煉的機會。我們時常見到這種情況:被關在套房裏長大的一些幼兒體弱、內向,活動中時常會跌倒;而平時比較好動、頑皮、身體健壯的幼兒卻不易碰傷。究其原因,就是因為體弱的幼兒平時甚少活動,遇到危險時反應慢,靈活性差,動作不協調,因而容易受到傷害;而那些頑皮、健壯的孩子是因為經常鍛煉所以動作靈活,遇到危險時反應快,能采取自救辦法,受傷害幾率就小。可見增強幼兒的體能是提高幼兒自護能力的重要途徑。
平時,家長應帶領幼兒到戶外進行體育鍛煉,以增強幼兒體質。時間和空間也應該合理安排,動靜交替,協調安排體育活動,以增強孩子的身體素質,發展他們靈敏、協調的動作能力,從而有效地避免意外傷害。
培養幼兒靈活機智的應變能力
要保證幼兒的健康和安全,培養幼兒的應變能力也是日常生活中一項重要教育內容。這些應變能力具體表現在:
一是適應周圍環境變化的能力。如:知道隨季節變換和早晚溫差增減衣服;春天吃預防感冒的藥。
二是對突如其來事件的靈活處理能力。幼兒有時候知道要注意安全,但不一定有能力去處理一些較危險的事情,這就需要成人平時有意識地訓練幼兒的自救技能。如:玩耍時不小心擦破皮應馬上請求他人的幫助;在商店和父母走散了,可找商店的叔叔、阿姨或警察幫忙等。
總之,家長應人為地創設一些問題、情境,引導幼兒想出各種自救方法,使幼兒掌握一些基本的應變能力。
預防最重要
第一步,檢查危險因素
1不要忽略細微的危險。
2常思考有無更安全的方法。
3試著考慮可能發生的割傷、燒傷、滑倒、絆倒、跌落、觸電、中毒、溺死、壓力、精神創傷等種種事故,並檢查有無可能造成相應事故的源頭。
第二步,學習如何預防危險發生及處理方法
1決定隻是簡單地將危險因素清除,還是選擇更安全的方式替代。
2判斷是否應該采取修理、修改、隔離等方式,創造更安全的環境。
3思考應該教育孩子注意哪些方麵。
第三步,迅速采取措施
將危險因素長時間擱置不理,其危險性會上升。而且長時間忽略的話,很容易誤以為該危險因素已經消失。所以,一旦意識到某種危險因素的存在,就要馬上思考對策並采取防範措施,防止因沒能及時處理而導致的危險事故的發生。
各空間內的危險因素與安全防範措施
臥室、客廳
(1)固定好沉重的家電或家具,避免發生滑落或傾倒。
(2)家具應盡量選擇柔軟的材質,邊角處最好采取圓滑的設計。
(3)電源插座在不使用時,應蓋上安全保護蓋。
(4)電暖爐或電熨鬥等家電產品,要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
(5)易倒的物品不要放在地上,應該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
(6)窗戶外麵安裝防止跌落的欄杆。
(7)不要將床放在窗邊,防止孩子踩著床爬上窗台。
(8)窗台上不要放置會激發孩子好奇心的玩具或物品。
(9)醫藥用品或殺蟲劑應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
(10)確保家中安裝了火災發生時的自動感應器或滅火器,並定期檢查其性能。
廚房
(1)將電鍋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
(2)盡可能用內側的煤氣爐做飯,炒鍋把手要轉向內側。
(3)煤氣爐在使用過後,一定要記得關掉煤氣,並且設置煤氣泄漏自動感應裝置。
(4)將菜刀、剪刀、螺絲刀等尖利物品放到高處的抽屜裏。
(5)關好冰箱、櫥櫃、抽屜的門,如果可以配鎖更好。
(6)孩子會打翻垃圾桶,所以應盡量使用有蓋子的垃圾桶,對於鋒利的物體或碎玻璃,應用報紙包好再扔掉。
(7)不要將殺蟲劑、清潔劑等有毒物質裝在飲料瓶裏放入冰箱。
(8)如果桌布過長,讓孩子無意中拽下,將桌上滾燙的食物扯落,會導致燙傷。如果不能將桌布完全固定,將桌布拿掉會更安全。
(9)及時擦幹地板上的水漬,防止滑倒。
(10)孩子玩耍的地方要與做飯的地方保持一定的距離,但應盡量選擇能讓媽媽在做飯的同時又能照看到孩子的地方。
浴室
(1)要讓浴缸和浴室地板保持幹燥,並放置防滑裝置。
(2)不要在洗臉台或馬桶上放置玻璃杯或化妝品等物品。
(3)若孩子將腦袋伸進馬桶,容易造成意外事故,最好在馬桶的蓋子上設置鎖頭。
(4)將最高水溫控製在49℃以下。
(5)孩子洗澡時,先由大人確認水溫。另外,注意不要讓孩子碰觸水龍頭。
(6)洗漱用品或清潔用品用過後要蓋好蓋子,並放在孩子夠不到的櫃子裏,櫃子外側應設鎖。
(7)將所有小電器放在浴室外是最安全的,若遇到必須在浴室使用時,切忌要小心使用這些小電器,防止其掉落在浴缸、馬桶、洗臉台裏,不用時記得拔掉插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