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投資者清楚一個基本事實——“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既然大家一同坐在“名利”這條船上,都對財富很感興趣,而財富總量的增加又那麼緩慢,不可能滿足每個人的要求。可想而知,獲得財富很不容易。那麼,誰可以成為富人呢?很顯然,那些善於理財的人最有可能成為富人。
財富如水,有時從天而降,有時從地底冒出來,有時按一定方向流動,有時卻四處亂竄。學習理財知識,就是掌握財富流動的規律。
“股神”巴菲特總結自身的成功經曆時說:最好的投資就是學習、讀書,總結經驗、教訓,充實自己的頭腦,增長自己的學問,培養自己的眼光。
巴菲特一生中最幸運之處,在於他找到了比較好的學習環境和可以教他“武功秘笈”的老師。當然,真正的幸運來自於巴菲特自身的學習精神。不然那麼多大學生,為何變成富人的人數遠遠沒有變成傻瓜的人數多?
巴菲特考上哥倫比亞大學後,遇到了一個人生中最重要的導師——本傑明·格雷厄姆。巴菲特從小的誌向就是從事證券投資,十歲以後就有過幾次炒股成功的經曆,而格雷厄姆恰好是一個頂級投資大師,被譽為“華爾街的教父”。他寫過一部名著——《聰明的投資人》,提出了著名的“價值”理論。此書融智慧、常識和經驗為一體,形成了一套核心的投資原則,這些原則直到今天仍被眾多投資者視為圭臬。難能可貴的是,他不僅是投資理論權威,也是一位成功的投資實踐家和億萬富翁,教書育人的同時,兼任政府公務員保險公司主席,並創辦了格雷厄姆-紐曼公司。
巴菲特跟一般應付功課、等著拿文憑的學生不同,他想學到真才實學。早在上大學之前,他就將格雷厄姆的《聰明的投資人》一書看了無數遍,成為格雷厄姆的弟子後,他更是利用一切機會討教。格雷厄姆也對這位好學的弟子悉心指導,告訴他股票投資的秘訣是“利用一般大眾經常發生的過度樂觀和焦慮心理賺錢”,以及許多別的理論。巴菲特深受影響,日後,他也像老師一樣,堅定不移地走理性投資者的道路,從不投機。
除了學習投資理論外,巴菲特還從格雷厄姆那裏學會了閱讀年度財務報表的技巧,並學會了如何發現年度財務報表上的舞弊行為。更為重要的是,他學會了如何從一家公司的公開信息材料中得到對證券價值的客觀評判。這些都是作為一個投資者必不可少的技能。
在格雷厄姆門下,巴菲特的學習成績出類拔萃,而且活學活用,利用中學積攢的錢進行股票投資,賺了8000美元。
畢業後,巴菲特認為自己還沒有把格雷厄姆的全套學問學到手,想留在格雷厄姆身邊打工,繼續接受指導。但格雷厄姆認為他“價值高估”而加以拒絕。意思是說,巴菲特將自己的水平看得太高了,沒有資格到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工作。
但巴菲特並不死心,此後,他一麵在大學教書,一麵做證券投資,為未來創業積累資金和經驗。三年後,他再度申請到格雷厄姆-紐曼公司工作,這一次,格雷厄姆同意了。經過兩年學習和實踐,巴菲特終於學會了格雷厄姆的全套學問,還學會了另一位投資大師菲力浦·費雪的投資理論。他融合兩家的投資理論,自成一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投資理論。日後,巴菲特在他的自傳中說,他有兩位“精神父親”,一位是本傑明·格雷厄姆,一位是菲力浦·費雪。他認為拜在這兩位大師門下,是他一生中引為自豪的選擇。
巴菲特練成“絕世武功”後,從此在股海中如魚得水,每年的財產以將近20%的速度增長,在50多年裏,從來沒有過一個虧損年,這是令人驚歎的成就。可以說,他盡享了學習的好處。
如今是一個知識爆炸的時代,每個人都不缺少學習理財知識的機會,書店、圖書館有數不清的書,在網上點擊一下,全世界的理財知識都可以搜集而來。你願不願意在知識方麵進行“投資”,才是最大的難題。聖雄甘地曾說:“活著,就像你明天就要死去;學習,就像你將永遠活著。”有了這種“終生學習”的態度,學習就不是難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