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臣秀吉停頓一下,舉目四顧,看到各位大名和朝臣們都是一副肅然關注的樣子,心底甚是滿意,便又繼續說道:“這件大事,就是傾我日本舉國之力,在數年之內,飲馬海濱、揚威域外、俯取朝鮮、征服大明!”
“啊?!”會場中那些事先並不知情的大名和朝臣們一個個失聲長呼,下巴都驚得快要掉下來了。
在這一片亂哄哄的驚呼聲中,豐臣秀次肅然出列,跪伏在大廳當中的地板之上,奏道:“屬下懇請關白大人三思:如今我日本國戰亂剛息、天下初定,關白大人應當念念以與民更始、休養生息為重才是!此刻,您若勞師遠征,隻怕人心不安、四方擾動,反而會得不償失啊!”
他此言一出,議事廳內頓時靜了下來,靜得連地板上掉一根羽毛都可以聽得清清楚楚。
因為豐臣秀次與豐臣秀吉有著特殊的親戚關係,他自然可以不像別的大名和朝臣那樣由於敬畏豐臣秀吉而緘口不言——於是,他一下便將昨夜黑田如水指點他反對出征的理由拋了出來勸諫豐臣秀吉,以求先聲奪人。而廳中各位大名與朝臣見狀,便一個個隻是盯著豐臣秀吉,也不跟風進言,且看他如何反應。
豐臣秀吉高高地坐在首席榻位之上,臉上如無波的古潭,讓人測不出深淺來。
他聽完豐臣秀次的話,沉默了許久,並不正麵作答,隻是伸手向其他大名和朝臣虛招了一下,淡淡地說道:“本關白說了,這是一件關係到我日本國數百年、數千年之國運的大事。這件事成功與否,與在座諸君都有著莫大的關係。你們也都談一談自己的想法嘛!無論你們今天在這裏說什麼,本關白都不會怪罪的。”
終於,在一片沉默之中,前田利家和小早川隆景兩位長老開口了:“秀次君言之有理。關白大人須三思啊!”
這時,另一位輔政長老兼豐臣秀吉的養子宇喜多秀家也講道:“據屬下所知,朝鮮有海峽天險可恃,大明有百萬雄師可用——我日本國武士縱神勇過人,但眾寡懸殊,也難有勝算啊!”
聽到三位輔政長老都不讚成出征,廳下的各位大名和朝臣們頓時竊竊私語起來,個個搖頭皺眉,亦是為難之極。
豐臣秀吉見此情形,再也按捺不住,直接點了手下素有“鐵膽虎將”之譽的小西行長的名:“小西君!你一向最是驍勇善戰、不畏強敵——這西征之事,你的意見如何呢?”
小西行長是關西堺港巨商家族出身,他父親當年就是靠與朝鮮、大明走私的海盜們暗通貿易才大發橫財的。由於從小在父親身邊耳濡目染,小西行長對朝鮮、大明的情形比較熟悉。而且,尤為難得的是,他會講幾句生硬、拗口的漢語,這在日本國已屬難能可貴了。
他聽得豐臣秀吉猝然點名向自己發問,絲毫不敢大意,急忙深思片刻,方才小心翼翼地說道:“關白大人,您也許看過一本大明國的奇書吧?”
豐臣秀吉麵無表情,冷冷問道:“什麼奇書?”
小西行長屏氣斂息,躬伏在地,緩緩說道:“這本奇書的名字叫《三國演義》,是大明國一位姓羅的師傅寫的。”
“《三國演義》本關白沒閱過,但是聽西笑大師講解過,”豐臣秀吉蹙起眉頭回憶了片刻,悠悠說道,“本關白記得,那書裏邊那個諸……諸葛亮當真是計謀百出,了不得、了不得啊!”
“還有關羽、張飛的‘萬夫不當之勇’啊!”小西行長急忙接過話頭說道,“我日本國的武士哪個比得過他倆的厲害?”
“你這是什麼意思?”豐臣秀吉聽出了一些弦外之音,不禁有些不悅,“不要彎彎繞繞的,有話直說。”
“關白大人!”正在這時,豐臣秀次插話進來說道,“其實小西君的言下之意已經很清楚了:大明國地大物博、人才濟濟,其中必然不乏像諸葛亮、關羽、張飛這樣的賢臣良將……若是貿然與之為敵,我日本國豈有十足的勝算?”
“這……”豐臣秀吉頓時語塞了一下,沉吟片刻,仰天深深一歎,“是啊!今日之大明國,還會有諸葛亮、關羽、張飛這樣的賢臣良將嗎?如果有的話,我日本國自然不會輕易出兵了。”
他講到這裏,話音一頓,用手撫了撫自己領下那綹稀疏的須髯,忽又哈哈一陣大笑,道:“實不相瞞!諸君!十年前,本關白就已打探到大明國曾經有一位像諸葛亮一樣神機妙算的‘關白’……哦,用他們的漢文來講,應該是‘丞相’——他叫張居正!他手下還有一位像關羽一樣智勇過人的大將,名叫戚繼光!”
“戚繼光?!”在座的日本關西一帶年老的大名們聽了,仿佛觸電般失聲驚叫起來,“他的確很厲害啊!二十年前,他把我們那些先行潛入大明國境內的浪人、武士們打得一敗塗地……他們逃回來後,提起他的名字就嚇得直哆嗦……大明國有他在,誰……誰敢再去送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