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倭寇侵朝鮮(5)(1 / 3)

“申師傅所言極是。李愛卿意下如何?”朱翊鈞聞言,沉思片刻,微微點頭而道,“朕還想請李愛卿留居京師、鎮撫朔方呢!”

“也罷!既然陛下著意挽留,老臣便留守京師為陛下坐鎮六師……”李成梁聽朱翊鈞這麼一說,也隻得抑下胸中勃然的鬥誌,斂容緩緩答道,“老臣稍後便給犬子如鬆修書一封,責成他盡心竭力掃平哱拜,建成大功以謝皇恩!若有閃失,老臣必以家法懲戒於他——不獲全勝則不許再進我李府一步!”

“嗬嗬嗬……李愛卿滿門忠良、家風嚴謹,朕實是深感欣慰,為我大明朝有這等柱石之臣欣喜不已!”朱翊鈞聽得李成梁此番表態,這才暗暗放下心來,一直緊鎖著的眉頭也在不知不覺之中舒展開了。

“陛下真的不必過慮,”李成梁聲如洪鍾,侃侃談道,“哱拜此人老臣也曾見識過,不過是一個隻有幾分梟勇的狂徒罷了!想那十年之前,張閣老在世之時,哪有他這小小狂徒撒野的地方?!那時候,他對朝廷是俯首聽命、任君驅使,焉敢生此逆誌?哼!……”

申時行、陳矩見他心直口快提到了已被皇上剝奪了一切榮寵的“權相”張居正時,不禁都為他捏了一把冷汗,急忙暗暗拉他的袍角,向他連使眼色勸止。李成梁一見之下,也立刻意識到自己此話觸犯了皇帝朱翊鈞的忌諱,急忙從太師椅上跪下地來自責道:“老臣無意中提及‘專權怙寵、有負聖恩’的張……張居正,請陛下諒解老臣的失言之過!”

“無妨!無妨!李愛卿這話何錯之有?”朱翊鈞端坐在那太師椅上,臉上一陣微微的抽搐,眉角掠過一絲複雜的感情,他輕輕一擺右手,沉沉歎了一口氣,“事實便是如此:十年之前,哱拜亦曾謹守臣節——朕宮中的青海大玉佛都是他親自貢獻上來的。他那時候焉敢逞肆今日這般狼子野心?是朕自己文弱有餘而威武不足,沒能鎮住他這頭梟獐啊……”

倭寇出師

凜冽的海風呼呼地從日本武士們的頭頂掃過,諸位大名那一張張圖案各異的家紋旗被刮得獵獵作響,在陰沉沉的天幕下猶如一隻隻巨大的蝙蝠張揚而怪異。

戴笠裹甲的武士們整整齊齊地站在海灘邊的沙場上,列成了大大小小數十個方陣,舉著樹林般的火繩槍,神情凝肅地目視前方。

豐臣秀吉在各位大名的簇擁下,檢閱著準備渡海西征的武士隊伍。西征大軍的總統領宇喜多秀家率著先鋒大將小西行長與加藤清正在前麵一邊為他領路,一邊恭敬地介紹著:“這是黑田長政君麾下的一萬一千名武士,他們組建成右翼衝鋒營……這是福島正則君麾下的二萬五千名武士,他們組建成左翼衝鋒營……這是島津義弘君麾下的一萬四千名武士,他們組建成後衛儲備營……”

看到士卒們飽滿的士氣和精良的軍械,豐臣秀吉微微頷首,滿臉溢出了得意的笑容。當他和眾位大名走到豎著“三葉葵”家紋旗的德川氏軍陣前,驀地停住了腳步——他伸手指著站在前排的那幾個士卒,有些驚詫地問道:“你們臉上的傷疤好像還是新的?看起來才剛剛結了血痂嘛!咦?一個個還滿身汗漬的模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場中靜默了片刻,眾人都將詫異的目光投向了立在豐臣秀吉身側的德川家康,卻見他一臉的躊躇之情,猶豫著沒有答話。終於,德川氏軍陣中一個年長的武士向豐臣秀吉低低地開口答道:“我……我們剛剛才參加過激戰……為了不耽誤太閣大人的閱兵大典,我們拚命及時地趕到了……”

“參加過激戰?什麼激戰?”豐臣秀吉麵容一肅,轉頭將淩厲的目光倏地射向了德川家康,“嗯?本太閣怎麼不知道?這是怎麼回事?”

德川家康似是不敢與他對視,低下了頭仍是躊躇著囁嚅答道:“沒什麼大問題的。太閣大人不必多問了。為了太閣大人‘飲馬海濱、揚威域外、俯取朝鮮、進擊大明’的雄圖偉業,我們德川氏無論付出多大的犧牲都是應該的。”

豐臣秀吉見德川家康不肯正麵回答原因,便問其他的大名道:“你們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

就在那些大名麵麵相覷之際,黑田如水跨前一步出列說道:“太閣大人近來忙於西征大業——您可能不知道:由於德川公命令他的部下以鐵腕手段去完成征糧任務,直接造成了他治轄下的關東十三郡內有數萬名浪人、流寇和饑民發生暴亂。德川公這些部下很顯然是剛剛參加了平息暴亂的戰鬥後才趕過來的……太閣大人!向國中百姓征糧太多,他們若是不堪重負,隻怕對西征大業大大不利啊!您要三思而行啊!”

“就是掏光他們米缸裏的最後一撮米粟,本太閣也要發動這場西征!”豐臣秀吉不理黑田如水的勸諫,把臉一板,冷冷地說道,“本太閣才不怕他們暴亂不暴亂呢——德川君,你們的征糧任務足額完成了嗎?”說著,將詢問的目光投向了掌管此番西征後勤供給事務的石田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