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明定策(1)(1 / 3)

“罷了,罷了。趙愛卿!你‘戰事不可輕啟、戰端不可妄開’這些話講得還是沒錯的。戰者,軍國大事也,不可不慎,不可不謹,”朱翊鈞揮了揮袖讓他平身,深深凝望著殿上肅然而立的群臣,吩咐道,“朕意已定:擇日便發兵入朝平倭。眾卿家散朝之後,須得為朕分憂——且將各自心中籌謀的平倭方略寫成奏本,呈進宮來!朕要‘博采眾長、集思廣益’,與眾卿家一道‘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

努爾哈赤請纓

“籲!”一聲勁叱猶如利箭一般劃空而過——一位身後垂著長辮、一襲貂皮緊袍的青年將官一把勒緊了胯下的駿馬,在大明建州女真部都督僉事府的大門前倏然停了下來!在他馬後,一匹赤馬隨即奔馳而至,上麵乘著一名頭戴寬簷高帽的中年朝鮮男子,卻是帶著一臉的憂懼之色。

“都督僉事大人回來了!”站在府門口一直張望著的一名漢人侍衛急忙下階迎了上來,“龔先生正在議事堂裏等著您呢!”

“易寒,你去把本汗的弟弟舒爾哈齊喊來!”那青年將官飛身躍下了馬背,順手將韁繩遞給了身側的一個女真衛兵,一邊向那名漢人侍衛——易寒吩咐道,一邊朝身後跟來的那朝鮮男子示意,帶著他疾步往府門口裏走去,“就對他講:本汗和龔先生要和他一道在議事堂共商大事!”

這位神采奕奕、英氣勃勃的女真族青年將官正是大明建州都督僉事愛新覺羅·努爾哈赤。雖然此刻的努爾哈赤才剛滿三十三歲,但他舉止顧盼之際所流露出來的那一份沉敏幹練,已然迥非同齡青年所能比擬。

他箭步如飛地跨進了都督僉事府的庭院,一眼便見到一位須發蒼然的白袍老者正立在議事堂門口的屋簷下靜靜地迎視著自己。

這位白袍老者,正是他的漢人師傅龔正陸。龔正陸本是浙江紹興府一位儒商,自中年時起便出入遼東經營馬匹,資產頗豐。後來,努爾哈赤見他博學多才、品行端重,便聘請他為本人及自家子弟的師傅,極盡恩禮厚待。龔正陸見這名女真青年頗有幾分英豪之氣,實乃可造之材,便也“傾囊相授”,意欲將他鍛造成為朝廷一代名將,立功於世,揚名於後。於是,在他的輔弼和指點之下,努爾哈赤的勢力從當初起兵時僅有的“盔甲十三副、部眾三十人”漸漸發展壯大,直至橫掃遼東女真族棟鄂部、蘇克蘇護河部、朱舍裏部、納殷部等各部族,據有方圓數千裏之疆域,儼然以一方諸侯雄立於遼東白山黑水之間。女真族各部落見他勢力龐大,亦紛紛推戴他為“女真國大汗”。

但努爾哈赤並未接受他們奉上的“女真國大汗”這一尊號,卻是極為看重大明朝廷為了招撫他而封賜的“從二品都督僉事”之職位,一直以遼東邊臣的身份忠心耿耿地為大明朝盡到自己的藩衛之責。

今天,他從鴨綠江畔急急趕回建州首府佛阿拉城裏自己的都督僉事府,就是向龔正陸、舒爾哈齊共商邊境緊急軍情的。

努爾哈赤帶著那名朝鮮男子,上了議事堂的台階,向龔正陸抱著施了一禮,恭然道:“龔師傅,學生有重要軍情和您商議,請入內再談吧!”

他正說之間,他的胞弟、建州都督副僉事愛新覺羅·舒爾哈齊也疾步而至,滿麵驚疑地看著他和那名朝鮮男子,張了張口,想問什麼卻又止住了。

龔正陸瞧了努爾哈赤身後的那個中年朝鮮男子一眼,仿佛猜到了什麼似的,深深一歎,默默地點了點頭,轉身先行邁步進了議事堂。

努爾哈赤站在門檻之外,一直待到龔正陸先進堂門之後,方才恭恭敬敬地和舒爾哈齊一道跟在後麵走了進去。

站在一側的那名朝鮮男子看著努爾哈赤兄弟的這般舉動,不禁大吃一驚:想不到這兩個被視為“蠻夷野人”的赳赳武夫般的女真族將領,居然如此尊師重禮,絲毫不遜於朝鮮國內第一流的謙謙君子。一念及此,他頓時對努爾哈赤兄弟刮目相看。在努爾哈赤的招呼之下,他才急忙收斂了心思,隨後而來。

進得議事堂後,努爾哈赤先扶著龔正陸在上座坐下,自己坐在了他的右下首,正了正臉色,說道:“龔師傅真乃神人也!您事先料得不錯:倭虜果然悍然出兵侵入了朝鮮!”

“唉!……數月之前,兵部就來了公函,告知我們建州要及時預防倭寇侵朝作亂……當時為師還就此事親赴沈陽城與顧養謙大人商議了一番邊防部署事務……顧大人卻認為為師是在‘杞人憂天’,過於多慮了……”龔正陸伸手撫了撫自己頜下白須,長長一歎,“如今看來,為師果是預料得不錯!——隻是,這又如何?為師倒是希望自己料錯了……唉!朝鮮和大明的百姓又要遭受刀兵之災了……”

“師傅真乃慈悲心腸……”舒爾哈齊聽了,不禁慨然說道,“您放心!有我和大哥在,絕對不會讓建州百姓遭到倭虜侵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