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節 美沙酮維持治療吸毒人群問卷調查——白下醫院(1 / 3)

美沙酮維持治療吸毒人群問卷調查——白下醫院

由於在金山醫院美沙酮維持治療者的調查中,發現被調查者的心理狀態不佳,特別是超過四分之三的被調查者有不同程度的抑鬱症狀。為了探求這種狀況背後的原因,筆者認為有必要調查吸毒人群的生活方式以及相關社會因素,主要包括:對於吸毒的認知、家庭狀況、生活環境、美沙酮治療情況以及社會支持情況。通過對上述方麵的調查進一步探討這一群體在戒毒過程中的複吸風險,同時力圖尋找改變其行為方式以及調整其心理狀態的可能途徑,從而幫助更多的吸毒者成功戒毒,順利回歸社會。筆者重新調整了問卷,加入了對被調查者的家庭、社會支持以及對吸毒的認知和對美沙酮治療的看法等內容的調查。這次問卷調查針對的是白下醫院的美沙酮維持治療吸毒者。隨機抽取了150名美沙酮門診病人發放問卷,回收有效問卷129份。

一、研究方法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全部被試來自於白下醫院美沙酮維持治療者,共129人,其中男96例(83.5%),女19例(16.5%);年齡26—53歲;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81例(72.3%),高中及以上者31例(27.7%),其他基本情況見表2-18。(由於每個題項都有一定比例的缺失值,所以人數和不一定是129)

(二)研究材料

由於要探求更多的心理因素以及影響心理健康的相關社會因素,筆者隻沿用了在金山醫院使用的拒絕自我效能感量表,同時增加了幾個有針對性的問卷/量表、自我和諧量表、領悟社會支持量表、簡易應對方式問卷。另外,在自編基本情況問卷中,加入了相關社會因素的調查。

1.自編基本情況問卷

包括性別、年齡、吸毒時間、是否勞教/強戒、美沙酮維持治療劑量等;美沙酮維持治療的情況:是否有效、有收獲以及困難和期望;被試的家庭情況:父母文化程度、職業、和家人的關係等;生活環境(主要是朋友情況);社會所給予的幫助和支持。

2.吸毒人員拒絕自我效能感問卷

同上一節的吸毒人員拒絕自我效能感問卷。

3.自我和諧量表

自我和諧是Rogers人格理論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與心理病理學和心理治療過程有著密切的關係。如果個體體驗到自我與經驗之間存在差距,就會出現內心的緊張和紛擾,即一種“不和諧”的狀態。Rogers把自我與經驗之間的不協調作為心理障礙的重要原因。此量表經過驗證,具有可靠的信效度。量表共有35個項目,使用時,要求被試按指示語對每一個句子符合自己情況的程度進行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的評定,得分越高自我和諧程度越低。

4.領悟社會支持量表

社會支持程度被認為是心理應激的外部資源,有利於個體渡過生活事件的應激性打擊。該量表由Blumenthal於1987年編製,用以評定個體主觀知覺到的社會支持程度,包括家庭支持、朋友支持和其他人支持三種社會支持。中文版經驗證,有可靠的信效度。此量表共有12個項目,各條項目的評分為從極不同意到極同意的7級評分。

5.簡易應對方式問卷

應對是指個體對現實環境變化有意識、有目的和靈活的調節行為。此量表是在國外應對方式量表基礎上,根據實際應用的需要,結合我國人群的特點編製的。此量表的重測相關係數為0.89,α係數為0.90,積極應對分量表的α係數為0.89,消極應對分量表的α係數為0.78。此量表是由積極應對和消極應對兩個維度(分量表)組成,包括20個條目,采用多級評分,在每一應對方式項目後,列有不采用、偶爾采用、有時采用和經常采用4種選擇(相應的評分為0、1、2、3),由受試者根據自己情況選擇一種作答。

二、研究結果

(一)各量表得分結果

1.自我和諧量表

此量表分三個維度: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自我的刻板性和自我的靈活性。前兩個維度得分越高自我和諧程度越低,第三個維度則相反。被調查者三個維度的得分分別是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56.6±8.7)、自我的靈活性(46.9±6.5)、自我的刻板性(24.2±4.8)。對照普通人常模(大學生)的得分,分別為46.13±10.01、45.44±7.44、18.12±5.09(王登峰,1999)。經過t檢驗發現自我與經驗的不和諧和自我的刻板性差異顯著(見表2-19),說明被調查者的自我和諧程度要比普通人低。

***p

根據統計結果,白下醫院的美沙酮維持治療者的拒絕自我效能感平均值為45.50,高於中值43,表明被調查者的拒絕自我效能感處於中等水平(見表2-20)。

3.領悟社會支持量表

此量表得分範圍是12—84。得分小於32,說明其社會支持係統存在嚴重的問題。得分小於50,其社會支持存在一定問題,但不是很嚴重。根據被調查者的得分,他們的社會支持屬於中等水平(見表2-21)。

4.簡易應對方式問卷

此量表分為兩個維度:積極維度和消極維度,以每個維度的平均分計算得分情況。根據統計結果,被調查者積極維度的平均分為1.49,標準差為0.55;消極維度的平均分為1.56,標準差為0.57。和普通人常模作比較(積極維度平均分為1.78,標準差為0.52;消極維度平均分為1.59,標準差為0.66)(謝亞寧,1999)發現,被調查者積極維度得分顯著低於常模(見表2-22),消極維度沒有顯著差異。說明被調查者不易用積極方式去應對問題,這樣易導致心理問題。

***p

(二)吸毒認知情況

在本調查中,除了對被調查者客觀的吸毒狀況進行調查外,還增加了對於吸毒的認知情況的調查。對於“第一次吸毒之前,你對海洛因的認識”,83%的被調查者選擇了“從未聽說過,不了解抽粉是違法的”和“從各種媒體看到吸食這類東西很刺激,也想試試”兩項,這說明對於吸毒危害的宣傳還是不夠的。對於“第一次吸毒時的心理狀態”,選擇好奇的人最多(24.8%),其次是對毒品危害不了解(15.9%)和趕時髦(14.6%)。對於“為什麼會抽粉”,選擇最多的是同伴影響(27.0%),其次是滿足好奇心(17.5%)、空虛無聊、為了消遣(11.1%)和環境影響(10.8%)。對於抽粉後生理和心理上是否有癮,絕大多數被調查者選擇了“是”,而且心理(80.6%)比生理(72.1%)更多。當被問及抽粉對社會的危害性時,69%的被調查者認為有一些危害或有很大危害,隻有13.2%的被調查者認為沒有危害;但當問及“你以後還會繼續抽粉嗎”,隻有21.7%的被調查者回答堅決不抽了,大多數被調查者都有各種疑慮,懷疑自己無法戒掉毒癮。這些疑慮從大到小依次為:“心癮”太重、生活在吸毒圈子以及生理的癮戒不掉(見表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