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如何把握成功脈搏 堅信自己的個性
生活中並沒有兩旁擺滿玫瑰花通往寫著“成功”大門的這種通道。生活是一種起伏不定的掙紮與奮鬥。
前世界重量級拳王喬·路易,小時候在美國南方嚐到了貧窮的滋味。
偉大的政治家艾爾·史密斯也是從貧民窟奮鬥出來的,最後終於獲得權力與榮耀。
傑出的黑人投手派吉在棒球尚是一種種族隔離的運動時,默默無聞地度過了很多年的痛苦歲月。
才能卓越的電視名藝人賈吉·格裏森小時候的生活十分困苦:另外一個電視名星狄克·範·戴克也曾度過一段不名一文的日子。
另外有很多人也是經過艱苦奮鬥,最後終於獲得成功的。可貴的是在奮鬥過程中,他們都能維持自己的特點。
能有足夠的勇氣,獨力挺身對抗所有邪惡的勢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電影《日正當中》的那位男主角。這位小鎮警長在友人全部背棄他的情況下,不得不挺身對抗那些回到鎮上的凶惡殺手:他雖然也很害怕,但最後還是克服了恐懼感,打敗了那批不法之徒。電影雖然是虛幻的——卻道出了生活中的真諦。
還有誰能夠像杜魯門總統那樣麵對批評而安然自處的嗎?他拒絕妥協,堅持自己的理想,不理會批評者對他的攻擊。報紙侮辱他的能力,甚至連政治家也懷疑他,但他仍然對自己保持信心。
杜魯門這種“堅強的個人特點”,所麵臨最大的考驗就是他和杜威競選總統,結果他獲勝了。雖然全國的民意測驗以及報紙皆預測他無法獲勝,但他仍然堅持他一定會獲勝的信心。在開票之初,他落後杜威甚多,甚至有些報紙已經宣布杜威獲勝,但杜魯門仍然鎮靜地上床睡覺,第二大起床時,發現自己已經獲勝時,他甚至一點兒也不感到意外。
一個人的個性是什麼樣的,與他能到底成就什麼樣的事是有密切關係的。狹隘、保守、自私者也可以有一點作為,但絕不能有大作為,因為他進入了真正成大事者的人生境界中,體驗不到良好的個性——如樂觀、進取、開朗才能讓人產生積極心態的力量。
19世紀的美困人普遍具有樂觀、進取及開朗的個性,因為當時西部有很多尚未開發的土地,使得當時的美國人獲得了向某處拓展的進取精神。
他們承認,那時一個大男人會覺得他的生活充滿自由。如果生活壓力太重,或同伴認為他不行,他隨時可以收拾行李,搬到一個人口比較稀少的地區,很可能一夜之間就成為百萬富翁。
這些拓荒者——生活在突然死亡或突然致富的環境與氣氛中——都是個人主義者。
美國老羅斯福總統曾經描寫過早期農場牧人的生活:“不僅是這些人那種狂野、自由的生活極有吸引力,而且這些人本身也極為討人喜歡。他們個性坦率、勇敢、自給自足。他們不但不畏懼任何人,也不害怕大自然。”
狂野的生活也有其不好的一麵:那就是突然出現無法控製的個人利害衝突,或人們不重視法律時,暴力就會泛濫。
然而這些拓荒者都是個性愉快的人物,他們都過著充滿活力的生活。如果新社會的規定過於嚴苛,則空曠的無主大地足以讓他們逃避社會的壓力。
黎勒先生認為:“自力更生、勇氣、充滿活力、耐力、友善、不拘束,是從不斷地開發新土地的過程中產生的美德。”
小羅斯福總統最喜愛的一首歌曲“牧場老家”,最能深刻體現這種精神。
隨著19世紀的結束,美國的邊疆地區——就地理上而言——也跟著消失了,但仍有許多人煙稀少的地區。在20世紀內,很多遷移的人口填補了這些地區的空間。德克薩斯州的人口:在1900年時尚不到300萬,到如今,已超過900萬。加州的人口在1900年時,大約是150萬,如今也已超過1550萬。空曠的土地不斷地被人占領居住,對生活不滿的人,再也無法像他們的祖先那樣逃到荒野中去了。
鐵路早已把各大城市和許多偏遠地區連接起來,飛機更大大縮短了各地區的距離,節省了更多的時間,電視機和收音機把大城市的生活價值傳送進各偏遠地區的小城鎮中,人與人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的界限在迅速的縮短。
因此,如果今天文明的壓力令你感到難過,那麼再也沒有輕易擺脫的方法了——至少在一個人U稠密的國家裏是辦不到的。但是不要因此而感到絕望,因為這並不表示你自己的“疆界”也將宣告結束。你用不著把你的疆界縮小,在你心中,有力量打擊所有前麵所描述的各種現象。也許這些力量正在你內心深處冬眠,等著你在適當的機會發掘及培養。
(1)努力培養自己的特點
在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是完全相同的,如果你想發展自己的特點,隻有靠自己。在目前這個世界裏,“複印本”的人太多了,你應該去作“正本”。
但這並不表示你一定要標新立異,並不是說你一定要留胡子,或站到肥皂盒木箱上發表演講。
人們很喜歡艾森豪威爾將軍的原因之一在於,他是個很單純的人,絕不矯揉做作。雖然他是世界著名的軍事將領,卻比普通人更謙虛。他的陸軍部屬馬帝·史耐德在《我的朋友艾克》一書中,提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艾森豪威爾將軍去拜訪他所開設的餐廳的情形:
“艾森豪威爾將軍從歐洲回國之後,來到餐館用餐。我們一起進餐,我告訴他我很希望看到他成為美國總統,我並且已經向很多人談到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