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孩子缺什麼45(1 / 1)

第五章 心理畸變,過高期望值和高標準要求是症結所在 7虛榮——孩子美好心靈的腐蝕劑

虛榮心強的人,與其說是為了脫穎而出,不如說是由於自以為出類拔萃,因而不惜耍弄欺瞞、謀略的手段,使虛榮心獲得最大的滿足。

——德國著名哲學家尼采

虛榮心會使孩子驕傲自滿,破壞孩子與他人的關係,使孩子處於孤立的境地。虛榮心強的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問題,使孩子產生嫉妒心理,導致情緒不穩定等,還會造成孩子行為上的迷失。

張宇華是小學六年級的學生,元旦前夕,班主任給學生家長發了一封信,邀請家長到學校參加聯歡會。

可是,張宇華並沒有將這封信交給父母,而是一直藏在了抽屜裏,讓自己當老師的大姨去參加,還囑咐大姨一定要開車去學校。

張宇華的媽媽一直不知道參加聯歡會的事,後來從鄰居那得知此事。回家後,媽媽不悅地質問兒子:“為何隱瞞?為何不拿出信件?”孩子囁嚅半晌,支支唔唔地說:“我不想讓你參加……”

母親不高興了,大聲喝道:“說什麼?為什麼不要我去?難道你媽媽會丟你的臉不成?”

孩子沉默了片刻,終於鼓足了勇氣說出了內心的真實想法:“你隻是給人家當保姆,沒有一份體麵的工作,去了會被同學看不起,而且也不如別的同學的媽媽會打扮,還有,發言的時候嗓門很大,同學都笑話我……”

母親一聽氣就不打一處來:“兒子啊,你這麼小就這麼虛榮,長大了可怎麼辦啊?我是沒什麼體麵的工作,但吃的、穿的,媽媽一點都沒委屈你,媽媽是不怎麼打扮,整天忙著生活,哪有閑暇顧上打扮了啊?”

張宇華不再說什麼,但內心裏對母親所說的話頗不以為然,不管怎樣,以後開家長會什麼的,絕對不會再讓媽媽出麵了。

虛榮心在孩子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父母都想為孩子創造優越的條件來表達他們對孩子的愛,這是造成孩子虛榮心泛濫的一個主要原因。此外,從眾心理、愛麵子的心理,掩飾內心的自卑、性格傾向等也是孩子產生虛榮心的原因。

我們常常見到有媒體報道說,有小學生嫌媽媽相貌“不佳”而要求“換媽媽”;有初中生嫌爸爸(媽媽)穿著寒酸而對同學稱“不認識他(她)”的,還有高中生嫌“住房”寒酸而“離家出走”的,還有大學生嫌父親或母親“土氣”而對同學說“他(她)隻是自己老鄉”的。還有的父母擔心天冷孩子在學校會著涼,給孩子送毛衣,孩子不但不感激,還嫌棄媽媽日夜趕織的毛衣難看,來學校找他,丟他的臉。

其實現在家庭條件好了,在孩子中間,比誰家有錢,比誰家有車,比誰家住的好吃的好,比誰的衣服是名牌……這樣的事隨處可見。“沒有教育好,這樣的孩子真叫人傷心。”家長也許會很無奈,也很苦惱。

孩子講虛榮、愛攀比多數是受成人影響。孩子由於年幼,無法辨別真善美和假醜惡,極易受到成人的影響。如果父母為了滿足虛榮心整天穿金戴銀,開好車、住好房,用來向外界標榜自己的富有,孩子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勢必會受到虛榮的感染,進而不再潛心讀書,而是會想辦法用各種方式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在孩子心目中,自己什麼都要比別人強,也比別人要好,加上模仿能力強,也很容易受到成人,特別是父母的教育觀念、價值取向的影響。

我們要從客觀上消除外界因素對孩子們的不良影響,首先自己要以身作則,去掉虛榮心;然後教育孩子要承認“社會差別”,不要在生活上攀比,要在品德學習上“競賽”,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麵都應該擔負起這方麵的責任。